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巧动手脚控血糖

发布时间:2021-09-06 14:49:15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运动减少,长此以往,身体处于懒惰的状态,容易形成脂肪堆积,造成胰岛素细胞的敏感性下降,从而引发糖尿病。中医认为,久坐伤肉,脾主肌肉,伤肉即是伤脾。脾虚,运化无力,机体代谢出来的糖元不能及时输布于五脏六腑,只能堆积在血管内,导致血糖升高。因此,无忧老师建议,运动起来,让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迈开腿脚巧降糖


        早在1400多年前,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提出,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唐代王焘在《外台秘要》中亦强调:“食毕即行走,稍畅而坐。”主张每餐食毕,出庭散步。说明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这一点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在运动的时候会消耗很多的热量,这时最先消耗的就是糖分。所以说,运动本身就是一种降糖疗法,尤其是餐后的运动更能有效降低血糖。运动还能协助降糖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糖尿病人餐后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会消耗比较多的糖分和能量,这对于糖友来说,是很有好处的。餐后由于大部分糖分都没有被身体吸收利用,可通过运动促进身体更好利用糖分,增强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减少感染其他疾病的机会。

   

        适合糖友的运动有慢跑、散步、打太极拳、舞剑、做体操、平地骑车、打桌球、爬山、打羽毛球、上楼梯、跳绳、游泳等,每次运动30分钟,以微微出汗效果最佳。


糖友运动注意事项


        糖尿病合并严重冠心病和肾病的患者,要限制活动量,不要因运动太劳累导致病情加重。

  

        运动要有一定的强度,才可以有效地改善糖原的代谢。非常慢的速度散步,这样只能通畅一下血脉,不能有效控制血糖。但是运动的强度要因人而异,适可而止,以免造成气血消耗过度,导致低血糖。 

  

        血糖高的人最好在餐后半小时进行运动,通过餐后的适度锻炼来帮助控制餐后血糖,同时也可以通过运动来减轻体重,体重下降后能改善胰岛素的抵抗,使其更好地发挥控制血糖的作用。


巧按小腿控血糖


       1、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具有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的作用;

 

       2、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有醒脑开窍、滋肾益阴作用;


       3、消渴穴:双侧小腿上各有一个,在踝骨和胫骨的正中,属于经外奇穴。

 

       4、地机穴:此穴是足太阴脾经的郄穴。中医学认为,脾有生血和统血的作用,郄穴为气血深藏聚积之处,而阴虚是“消渴病”的本证,古人所说的消渴症就是现在的糖尿病,故经常刺激地机穴可滋阴补血、缓解消渴症状。

 

        大多数糖友都可以按摩小腿和脚上这几个穴位来缓解糖尿病症状,尤其是对于轻度糖尿病患者,有良好的效果。


动动双手控血糖


       1、耳穴压豆,是将药豆用胶布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通过适度的揉、按、捏、压等手法刺激穴位,使药力渗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全息疗法。可以在耳部的内分泌、交感、三焦、肾上腺、皮质下、胰、肝肾区贴药豆,每个穴位轻轻按压1-2分钟,每天按压3次,按压时会有酸、麻、胀、痛等不适,持续3-5天,两耳交替贴敷,15天为一疗程,可辅助调理糖尿病。

  

      2、刮痧,主要是刮后背上的肺俞、胰俞、脾俞、命门、三焦、肾俞。从上至下,轻刮就可。注意皮肤不要破溃,以防止感染。

  

       3、揉腹,可以刺激内脏运动,使脏腑气血运行通畅,特别是胰腺的血运通畅,帮助恢复胰岛功能,唤醒沉睡的胰岛,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活性,直接解决造成糖尿病的根本原因。通过外在的手法按摩,还可以促进内脏血液运行,加速肠、胃、肝脏、胰腺等的血液供应和新陈代谢,消耗血液中的糖能量,从而直接而有效地降低血糖含量。腹内患有恶性肿瘤、内脏出血、腹壁感染及妇女妊娠期间均不宜揉腹。

 

       大家要重视血糖状况,若是不及时控制,高血糖很有可能会转化为糖尿病,糖尿病虽然不可怕,但其带来的并发症却非常危险,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加强运动,巧动手脚,及时合理地控制血糖范围,从根本上保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