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发布时间:2024-09-06 16:11:23
卢建钊
乐亭县医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颅脑损伤或许并不常见,但其一旦发生,往往伴随着严重的后果,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因此,提高公众对颅脑损伤的认识,了解其潜在隐患,掌握基本的预防与应对措施,对于守护我们及家人的生命之光至关重要。本文将从颅脑损伤的定义、原因、早期症状、治疗及预防等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科普,旨在为广大普通群众提供实用的健康指导。
颅脑损伤:不容忽视的健康威胁
颅脑损伤,顾名思义,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导致的颅骨、脑膜、脑组织等结构的损伤。这种损伤可能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工矿事故、暴力打击等多种原因引起。颅脑损伤不仅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还可能对其心理和社会功能造成长期影响,严重者甚至导致残疾或死亡。
颅脑损伤的常见原因
颅脑损伤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事故:车祸是颅脑损伤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尤其是摩托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的骑行者,若未佩戴头盔,一旦发生事故,头部极易受伤。
2、高处坠落:在高空作业、攀爬、体育活动中不慎坠落,或儿童从床上、楼梯上摔落等,都可能造成颅脑损伤。
3、暴力打击:斗殴、家庭暴力、意外伤害等情况下,头部受到直接打击,容易引发颅脑损伤。
4、运动损伤:参与高风险运动如足球、篮球、滑雪等时,若防护措施不当,也可能发生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的早期症状
颅脑损伤的早期症状多种多样,轻重不一。了解这些症状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并就医,从而减轻损伤程度,提高治疗效果。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早期症状:
1、意识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嗜睡、昏睡、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的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严重者可能持续昏迷不醒。
2、头痛与呕吐:这是颅脑损伤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头痛多呈持续性胀痛或跳痛,呕吐多为喷射状,与颅内压升高有关。
3、瞳孔变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或迟钝等症状,这往往提示病情严重。
4、生命体征变化: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脉搏加快或减弱,血压升高等生命体征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机体对颅脑损伤的应激反应,也可能是病情恶化的表现。
5、其他症状:如肢体偏瘫、言语不清、视力模糊、耳鸣等,也可能是颅脑损伤的表现。
颅脑损伤的治疗
颅脑损伤的治疗应遵循早期干预、综合治疗的原则。根据损伤程度的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差异:
1、急救处理:对于严重颅脑损伤患者,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抗休克等。同时,迅速转运至具备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
2、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需要,给予脱水降颅压、止血、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对于伴有癫痫、感染等并发症的患者,还需给予相应的抗癫痫、抗感染治疗。
3、手术治疗:对于颅内血肿、脑挫裂伤等严重损伤,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清除血肿、修复损伤组织。手术方式包括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等。
4、康复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至关重要。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等,旨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颅脑损伤的预防
预防颅脑损伤的关键在于增强安全意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预防建议:
1、遵守交通规则:无论是驾驶机动车还是骑行非机动车,都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酒驾、不疲劳驾驶、不闯红灯。骑行时佩戴合格的头盔,减少头部受伤的风险。
2、注意高空安全:在高空作业或参与相关活动时,务必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如佩戴安全带、使用防护网等。同时,避免在危险区域逗留或玩耍。
3、防止跌倒: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由于身体机能较弱或活泼好动,容易跌倒导致颅脑损伤。因此,应做好居家环境的安全防护工作,如保持地面干燥、安装扶手等。
4、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参与高风险运动或活动时,应充分了解运动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佩戴好防护装备,避免不必要的碰撞和冲击。
5、提高急救技能: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如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损伤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