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气管插管的目的及护理要点

发布时间:2024-09-13 15:39:45

赵倩

雄县医院重症监护室

 

 

气管插管的目的

气管插管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其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维持呼吸:在患者无法自主呼吸或呼吸功能受损时,气管插管能确保气道的通畅,从而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这对于重症监护室(ICU)、手术室等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尤为重要。通过气管插管,医生可以连接呼吸机,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氧气和呼吸支持。

2保护气道:气管插管可以有效防止呕吐物、分泌物等进入肺部,减少呼吸道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这对于昏迷、意识不清或存在误吸风险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3提供氧气:气管插管可以直接向肺部输送氧气,确保患者得到足够的氧气供应,维持身体正常的氧气水平。这对于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4便于手术:在手术过程中,气管插管可以使患者保持呼吸通畅,便于麻醉医生进行麻醉和手术操作。同时,它还能为手术医生提供清晰的视野,降低手术风险。

5诊断和治疗:在某些情况下,气管插管还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例如,对于需要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的患者,气管插管后可以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

 

气管插管的护理要点

气管插管的护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下是气管插管的护理要点:

1妥善固定:插管成功后,应妥善固定气管插管,防止其脱落或移位。通常使用寸带、胶带或固定器进行固定,确保插管位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应详细记录插管的日期、时间、型号以及外露长度等信息,以便后续观察和护理。

2保持通畅:定期吸痰是保持气管插管通畅的关键。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使用一次性吸痰管,避免交叉感染。对于痰液黏稠的患者,可以向气管插管内滴入适量的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等液体,以软化痰液和痰块。此外,还应注意保持气管插管内的湿润度,定期进行雾化吸入等治疗。

3气囊管理:气管插管的气囊需要定期检查和护理。气囊压力过高可能导致气管壁损伤,而压力过低则可能影响插管的密封效果。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气囊压力,并定期进行监测和记录。同时,在拔管及气囊放气前必须清除气囊上的残留物,以防止误吸、呛咳及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

4口腔护理:每日定时进行口腔护理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口腔护理时应使用合适的口腔护理液和工具,彻底清洁患者的口腔和牙齿。对于意识障碍的患者,可进行预防性约束双手,防止其自行拔出气管插管。

5胸部物理治疗:对于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胸部物理治疗以促进肺部分泌物的排出和肺部的扩张。在翻身或活动时应注意不要牵拉导管以免其移位或脱落。

6环境消毒:保持病房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对于预防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应定期开窗通风、进行空气消毒并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以减少细菌的传播和感染的风险。

7监测和记录: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状况以及气管插管的位置和深度等信息,并及时做好记录。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8拔管护理:拔管前,需细致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复、意识状态及自主排痰能力,确保拔管指征明确且条件成熟。拔管过程需轻柔迅速,避免损伤。拔管后,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及血氧饱和度,备好急救设备,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氧气供给及必要的呼吸支持措施,确保平稳过渡。

总之,气管插管的目的在于维持呼吸、保护气道、提供氧气以及便于手术和诊断等。而气管插管的护理则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从妥善固定、保持通畅、气囊管理、口腔护理、胸部物理治疗、环境消毒以及监测和记录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