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护理时怎样缓解患者疼痛

发布时间:2025-03-24 15:08:02

郑梅青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疼痛,是患者就医过程中最常诉说的不适,不仅给身体带来折磨,还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掌握有效的疼痛缓解方法,是提升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的关键。那么,在日常护理中,究竟该如何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呢?

 

精准评估疼痛

“对症下药”前得先“知症”,准确评估疼痛是有效缓解疼痛的第一步。评估时,要全面了解疼痛的各个方面。首先是疼痛的部位,是胸口、腹部,还是四肢某个具体位置,明确疼痛点能帮助判断疼痛产生的原因。其次是疼痛程度,目前常用的评估工具像数字评分法,0分代表毫无痛感,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剧痛 ,让患者依据自身感受打分,这样就能量化疼痛程度。另外,疼痛的性质也很重要,刺痛、胀痛、酸痛、绞痛等不同性质的疼痛,对应着不同的病因。只有精准评估,才能为后续缓解疼痛措施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药物镇痛

药物镇痛是缓解疼痛的重要手段。针对不同程度的疼痛,医生会开具不同类型的药物。轻度疼痛时,非甾体类抗炎药较为常用,它们通过抑制体内炎症介质的产生,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对于中度疼痛弱阿片类药物可能会派上用场。而面对重度疼痛强阿片类药物则成为“主力军”。不过,使用药物镇痛时必须严格遵循医嘱,控制好药物剂量、给药时间和途径。比如药物虽镇痛效果强,但可能引发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所以使用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同时关注药物耐受性和成瘾性问题,防止不合理用药。

 

物理止痛

1冷热敷:冷敷利用低温让局部血管收缩,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进而减轻疼痛。扭伤初期,用冰袋冷敷,每次15 - 20分钟,每1 - 2小时一次,能快速缓解疼痛与肿胀。热敷则是通过温热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炎症吸收,缓解疼痛。针对慢性疼痛,如关节炎、肌肉劳损,用40 - 50摄氏度的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每次15 - 30分钟,每天3 - 4次,能有效舒缓疼痛。

2按摩:按摩能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疼痛。护理人员或家属可在患者疼痛部位,用手指或手掌轻柔地做环形按摩。长期卧床患者腰背疼痛时,按摩力度要适中,从腰部向背部上方缓慢移动,每次15 - 20分钟,每天2 - 3次。但要注意,有骨折、皮肤破损等情况的患者不适合按摩。

3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仪通过电极片向皮肤输入特定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阻断疼痛信号传递,常用于术后疼痛和慢性疼痛的缓解。使用时可依据患者感受调节电流强度与频率。

 

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对疼痛感知影响很大,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会让疼痛感觉更强烈,所以心理护理是缓解疼痛的重要辅助。

1建立信任:护理人员主动和患者交流,耐心倾听他们的烦恼,态度亲切和蔼,让患者感受到关怀与尊重,从而建立起信任关系。患者信任护理人员后,会更配合治疗与护理,也更易接受疼痛缓解措施。

2情绪疏导:帮助患者排解焦虑、恐惧情绪。通过聊天、播放舒缓音乐、讲述成功治疗案例等方式,让患者放松心情。比如,手术前患者因恐惧疼痛而焦虑,护理人员详细介绍手术流程、安全性和术后恢复情况,能消除患者顾虑,减轻疼痛感受。

3积极心理暗示:鼓励患者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如“疼痛在慢慢减轻”“我能战胜疼痛”,这种心理暗示能增强患者心理韧性,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度。

 

分散注意力

分散注意力能让患者把注意力从疼痛上移开,减轻对疼痛的感知。

1聊天与娱乐:陪患者聊感兴趣的话题,像体育赛事、电影、家庭生活等,也可以让患者看喜欢的电视节目、玩游戏、听广播。癌症疼痛患者疼痛发作时,陪他们玩扑克牌,能让他们暂时忘却疼痛。

2深呼吸与冥想:指导患者做深呼吸练习,慢慢吸气使腹部充满空气,再缓缓呼气,每次5 - 10分钟,可多次重复。冥想也是不错的方法,让患者闭眼想象自己身处宁静美好的环境,如海边、森林,放松身心,减轻疼痛。

缓解患者疼痛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精准评估疼痛,合理运用药物、物理手段,加强心理护理,巧妙分散注意力。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这些方法,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同时,患者和家属也要积极配合,共同对抗疼痛,让患者能在舒适的状态下接受治疗,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