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大河之北》第二季:以世遗之韵,展河北之美

发布时间:2022-02-15 10:50:46

       (河北广电报记者 李哲)由河北广播电视台倾力打造的大型纪录片《大河之北》第二季“世界文化遗产”于虎年春节期间隆重献映。这一季内容将视野投向了河北境内的人类瑰宝——世界文化遗产,以多角度、差异化、故事性的镜头语言呈现了河北的岁月之美、历史之美以及文明之美。纪录片在河北广播电视台各频道、冀时客户端、河北IPTV、腾讯视频、B站等平台播出以来,持续升温,好评如潮,成为春节期间的热议话题之一,再次引发大家对河北、对这部纪录片的关注。



聚焦世遗,展现河北历史文明之美


       去年春节,河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大河之北》第一季“自然地理”篇,全景式地反映河北的历史由来、地形地貌、丰饶物产,展示了河北的自然之美、风物之美和文化底蕴。


       《大河之北》第二季承袭了第一季“自然地理”篇的宏大视角,同样从河北的地形地貌切入,从大山大川到谷地湖泊,从山形地势到园林建筑,从地理脉络中解读世界文化遗产之所以存在于此处的缘故。用更高远宏大的视角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环境做全景性交代,然后以更细致微观的角度展示世界文化遗产独特之处。观众首先看到一个山河壮丽的河北,之后便更加理解出现在这里的美丽与神奇。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万里长城把最精华的一段留给了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作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外八庙寺庙融和了汉、藏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气势宏伟,极具皇家风范;现存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古代皇家陵墓群清东陵、清西陵也在河北境内;京杭大运河(中国大运河或者大运河)是流淌的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而它有六分之一在河北……河北是中国的文物大省之一。


长城

        

      《大河之北》第二季“世界文化遗产”对河北省境内的四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整体盘点和系统梳理,从国际视角和专业语境深入阐释河北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历史进程和对中华文明的贡献,聚焦世界遗产保护与传承,让世界看到我们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出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传递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画面唯美,细微处尽显灵动之美


       与第一季相比,《大河之北》第二季“世界文化遗产”的拍摄更为讲究。前期调研深入现场、深入史料、深入研讨,反复讨论影像格调、多次修改文案,制作拍摄纲要手册。


       长城、避暑山庄、外八庙、清东陵、清西陵、大运河这几处世界文化遗产各具特色,有其不同的美学特征与独特气质。关于它们,有很多前人之作。“如何能跟别人拍得不一样?”——这是在《大河之北》第二季策划之初,创作团队便追求的方向。为此,团队制定了一些跟自己“较劲”的拍摄要求。


       每一集中必须有同一场景在不同时节、不同光线下时间转换、光阴轮转的镜头表达。比如,在承德避暑山庄,恰逢农历十五前后,摄制组晨起拍日出,傍晚拍月出。因为不是每天天空的云量、光线、角度都合适,所以仅仅几帧日出、月出的镜头,摄制组就追了整整五天时间,才拍到了最佳效果。


避暑山庄


       对于这部纪录片,执行总导演、摄影指导刘振江有个大胆的想法:“游客游览只是某个时间点片段化的所见,并不能保证看到它的全貌和最美的瞬间。当时我们就想,能不能把一年之中最美的景色都囊括片中?所以我们在镜头中呈现出来的,还有一些即使身临其境也不一定能看到的景色。”

 

       为此,团队深入外人不能至、他人难进入的场景之中,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流行拍摄手法,定点持续进行跟踪,摄取了大量难得一见的珍贵镜头:长城云海翻腾的奇观,避暑山庄仅在每年10月中午某个时刻才会出现的鱼跃水面吃蜻蜓的灵动瞬间,冬至前后穿过外八庙大殿某个缝隙的一束光正好射在大佛眉心第三只眼上的震撼画面,幽暗潮湿的清东陵乾隆地宫里精美的佛像、石雕艺术和篆刻在墙壁上的经文,在外八庙工作14年之久的工作人员日日看却没未看清过的龙凤藻井上栩栩如生的金雕龙纹……诸多探秘与灵动有趣镜头的捕捉,让观众领略到了世界文化遗产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大运河


       纪录片的画面与解说词都在努力发掘每一处的不同特色,在差异化中寻觅美感与诗意。“这一季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拍摄记录,主张用我们的眼光去寻找一些我们认为很有必要让大家知道,可大家却很少注意到的的东西。”执行总导演、总撰稿人张晓雯如是说。


       避暑山庄每日游人如织,很多人会看山、看水、看建筑。游人走马观花看到的景色和摄制组花费月余时间沉浸式拍摄的景观必定有所不同。在片中,你会看到山庄里有鱼有翠鸟、有鹿有松鼠,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小动物出现。这正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美的体现,又恰恰是在其他相关纪录片中不曾看到的画面。


       避暑山庄、外八庙、清东陵、清西陵都是古建筑的集大成者。每一处遗迹的存留,都有其历史原因。片中,慈禧在避暑山庄西所与恭亲王策划发动辛酉政变、咸丰帝在烟波致爽殿西暖阁批准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这些细节的出现能够勾起国人心中的已有认知,产生深深共鸣。除了展示古建筑背后的故事,片中甚至涉及到传统宫殿“五脊六兽”的建筑方式,以及“过白”等建筑手法的运用等,这正是创作团队试图让观众在熟悉的地方找到陌生或被忽略的东西的拍摄初心。


外八庙


       承德避暑山庄的一位老专家看到《大河之北》第二季后,称之为经典之作,当即作打油诗一首:“大河之北播离宫,清晰美景镜头中。以前曾有拍摄过,这次音像最成功。”正是创作团队追求的“与众不同”,才赢得了专家这样的评价,《大河之北》当之无愧。


制作精良,彰显纪录之美与写实之美


       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世界文化遗产的身上落满了文明传承的印记,也蕴藏着灿若星辰的中国故事。文化遗产突出地反映着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深入骨髓的文化积淀。《大河之北》第二季对省内世界文化遗产的盘点梳理,对于探索当下的价值延续与时代精神,寻找世界文化遗产的当今价值具有非凡的意义。


清西陵 


       《大河之北》第二季“世界文化遗产”整部片子既保持了第一季的高站位、大视野、全景化风格,同时更注重史实精准、故事牵引、制作精细、格调唯美与文化传承。


       纪录片后期制作力求精良,六个工作小组采取日沟通、周调度、旬观摩的方式,力求画面精美、色调一致、包装一体、节奏统一,无论是每一帧画面、每一处特技、每一段配乐的运用都经过反复推敲,尽显纪录之美与写实之美。


大运河


       音乐在延用第一季主题音乐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内容做了全新处理。李立宏老师感情充沛、沉稳悠远的旁白解说与壮美雄浑的画面相结合,将远去的故事与记忆娓娓道来,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了一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河北,充分调动了观众对河北的民族情感与历史记忆,进一步唤起了观众爱河北、爱家乡的集体情感。


       这么多年来,难得有这样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全景式纪录片,来展示河北气势恢宏的自然风光和奇幻大美的文化历史。《大河之北》第二季,是一次全方位的世界文化遗产探秘之旅,是一部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全景记录,是一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虔诚礼敬。


       在看过《大河之北》之后,相信大家能再次发现河北无数神奇有趣、壮观震撼的地方。美丽、开放、包容的河北正在张开怀抱,欢迎各地游客到河北来走一走,看一看,领略美景、品味文化、畅享美好时光。而从历史文化中走来的《大河之北》所彰显出的文化自信,必将激励燕赵儿女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大步向前。


■大型纪录片《大河之北》是河北省重点文艺精品项目,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播电视局 、河北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该系列共摄制完成两季12集。第一季为“自然地理篇”:得名河北、燕赵脊梁、广袤高原、沃野千里、向水而居、面朝大海六集,第二季为“世界文化遗产”篇:长城、避暑山庄、外八庙、清东陵、清西陵、大运河六集,目前正在全网热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