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在震颤中寻找希望的力量:石家庄容康中医院世界帕金森日特别记录

发布时间:2025-04-11 17:03:53

2025年4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及平衡障碍,常伴随焦虑、抑郁等非运动症状。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1.7%,随着老龄化加剧,患者数量逐年上升。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等因素,该病发病年龄已出现明显年轻化趋势,部分患者在40-50岁即出现早期症状。

在石家庄容康中医院的康复大厅里,69岁的龙阿姨正在治疗师指导下练习步态训练。她的双手微微颤抖,脚步小而缓慢,却走得格外认真。

来自黑龙江的龙阿姨8年前确诊帕金森病后,连走路、去厕所都成了难题。在康复大厅,她每天除了步态练习,还练习手指精细动作:捡豆子、拧螺丝、写字。现在的她,已经能够自己下楼梯。

这所专注于神经康复的医院里,收治着许多帕金森病患者。他们的症状或许不同——有人肢体僵硬,有人动作迟缓,有人不自主震颤——但都在用日复一日的坚持,书写着与疾病共处的勇气。

神经可塑性:震颤背后的科学希望

帕金森病虽无法完全治愈,但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给予了康复可能。通过规范治疗和全程管理,患者仍能维持较高生活品质。石家庄容康中医院专家解释:“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化导致运动障碍,但其他神经通路可通过训练代偿部分功能;规律性的节律训练(如踏步、拍手)能激活基底神经节的替代通路;视觉反馈训练帮助大脑重新建立运动控制意识。”

“就像钢琴家即使失去部分听力,仍能通过触觉记忆演奏,”专家比喻道,“科学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找回身体的‘节奏感’。”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石家庄容康中医院用专业与温暖,为帕金森患者点亮希望的星火。正如医院走廊上那句标语所言:“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动作有多敏捷,而在于始终向前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