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琳

冀时客户端报道(河北台 王建设 张存海 魏海超 周鹏)2月23日上午,记者从唐山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唐山市《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基地建设规划》正式印发实施。《规划》导向明确、引领性强,为唐山“十四五”时期推进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基地建设,打造制造强市、质量强市,推动“三个努力建成”打开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2010年7月,习近平同志视察唐山时作出了“努力把唐山建设成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的重要指示。近年来,围绕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唐山出台了系列实施意见,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唐山正处于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攻坚期。正因如此,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需要以高质量的规划,对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基地进行整体性设计,系统性推进。为此,
唐山市成立工作专班,汇集国内知名规划编制机构、专家的智慧,深入县区、企业调研问策、集思广益,两次征求了市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沿海县区重点企业的意见,经市政府审定同意,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实施。
该《规划》体现了对中央、省委和唐山市委战略部署的全面落实。《规划》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两个率先”、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争当“排头兵”的部署精神,紧密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关要求。自上而下衔接起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和决策部署,形成了上级引领和本级创新的合力,体现了科学性、前瞻性、战略性和可执行性有机统一。
《规划》挖掘了“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的内涵要求。“新型工业化基地”,是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生产高端化产品,创新能力强,技术装备先进,数字化水平高,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不断扩大开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集聚区。《规划》紧扣这一内涵要求,探索唐山工业转型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引领唐山率先建成新型工业化基地,在环渤海地区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规划》进一步健全了指标体系,明确了建成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的17项关键指标,做到量化可考核。主要包括:规模稳步提升,质量效益显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不低于6%;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引领带动作用明显。规上制造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要由2020年的1.11%,上升到2025年的2%;智能制造加快推广,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由2020年的53.2%上升到2025年的60%;绿色制造水平提升,低碳发展取得成效,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五年累计降幅15%;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孵化器孵化载体由 2020年的18个,上升到2025年的35个。
《规划》创新性提出了“一轴两翼”产业布局,围绕“一港双城”城市布局,结合各县(市、区)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了“一轴两翼”产业布局,以遵化、丰润、丰南、高新、曹妃甸、海港等县区作为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的高端制造主轴线,汇聚创新资源,重点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高端产业链条,提升产业能级。玉田、芦台、汉沽等县区为西翼,迁安、滦州、滦南等县区为东翼,两翼主要推动精品钢铁、绿色化工、绿色建材耦合发展,布局海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提供强大产业动能。

点赞0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