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发布时间:2025-07-10 16:30:48
刘华
河北省沧州市青县中医医院
痛风是由于体内尿酸水平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发作时往往伴随剧烈疼痛、关节红肿发热,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科学的护理能有效缓解症状、缩短发作时间,并减少并发症风险。以下从疼痛管理、饮食调控、生活护理、用药注意及紧急处理等方面详细说明。
疼痛管理
痛风发作期的核心症状是剧烈疼痛,及时采取措施减轻疼痛是护理的首要任务。
关节制动与体位护理
发作时,受累关节(常见于大脚趾、脚踝、膝关节等)应绝对休息,避免活动或负重,比如大脚趾受累时,尽量减少行走,卧床时可在脚下垫软枕,保持关节处于舒适的抬高位置(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避免按压、按摩受累关节,以免刺激尿酸盐结晶进一步沉积,加重炎症反应。
局部冷敷减轻炎症
急性发作期(48小时内)可用冰袋或冷毛巾冷敷受累关节,每次15~2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一次。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充血,缓解红肿和疼痛。
注意避免直接将冰块接触皮肤,以防冻伤;禁用热敷,热敷会加重局部血液循环,导致炎症扩散,加剧疼痛。
环境与情绪调节
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减少噪音和强光刺激,帮助患者放松情绪。疼痛会导致焦虑、烦躁,而情绪紧张可能进一步加重疼痛感,可通过听轻音乐、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
饮食调控
痛风发作期的饮食原则是低嘌呤、低热量、充足水分,减少尿酸来源,促进尿酸排泄。
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
嘌呤在体内会代谢为尿酸,因此需避免高嘌呤食物:
禁用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酒精。
限制中嘌呤食物:牛肉、羊肉、猪肉等红肉,淡水鱼可少量食用。
选择低嘌呤食物
主食:大米、小麦、玉米、面条等精细粮食,嘌呤含量低,可正常食用;
蔬菜:大部分绿叶菜、冬瓜、黄瓜、番茄、土豆等,富含维生素和水分,建议每日摄入500克以上;
蛋白质:优先选择鸡蛋、牛奶,嘌呤含量极低,且能补充营养。
保证充足饮水量
每日饮水量需达到2000-3000毫升(约8-12杯),以白开水、淡茶水、苏打水(无糖)为宜。充足的水分能稀释尿液,促进尿酸通过肾脏排出,减少尿酸盐结晶沉积。
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如可乐、果汁),添加糖会促进尿酸生成;浓茶、咖啡适量饮用(每日不超过2杯),目前研究表明其对痛风影响不大,但需避免过量。
生活护理
作息与活动管理
保证充足睡眠(每日7~8小时),避免熬夜。熬夜会打乱代谢节奏,影响尿酸排泄,可能延长发作时间。
发作期以休息为主,疼痛缓解后(通常1-2周后)可逐渐恢复轻度活动(如散步),但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导致体内乳酸堆积,抑制尿酸排泄,诱发再次发作。
穿着与护理细节
选择宽松、柔软的衣物和鞋袜,避免穿紧身鞋或高跟鞋挤压受累关节(尤其是脚趾),减少局部刺激。
保持受累关节皮肤清洁干燥,若出现皮肤破损(罕见),需及时消毒,避免感染。
监测与记录
记录发作时间、持续天数、受累关节、疼痛程度及饮食、活动情况,为后续就医提供参考。
若条件允许,可在家监测血尿酸水平。
用药护理
非甾体抗炎药
作用:抑制炎症反应,快速止痛,是发作期首选之一。
注意:可能刺激胃黏膜,建议饭后服用;有胃溃疡、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避免与某些药物联用。
秋水仙碱
作用:抑制白细胞聚集减轻炎症,对痛风发作特效,需在发作早期使用效果更佳。
注意: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副作用,需严格按剂量服用,过量伤肝肾功能。
糖皮质激素
作用:适用于对前两类药不耐受者,短期使用可快速缓解症状。
注意: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突然停药,否则可能症状反弹;长期用可能有副作用,需遵医嘱。
重要提醒:急性发作期不建议用降尿酸药,可能延长发作;若平时在用,可继续原剂量。勿用不明“偏方”,可能伤肝肾。
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护理核心是“止痛、控嘌呤、促排泄”,通过制动休息、局部冷敷、严格低嘌呤饮食、充足饮水及规范用药,可有效缓解症状。同时,需避免熬夜、剧烈运动、高嘌呤饮食等诱发因素,减少发作频率。若症状严重或伴随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由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缓解期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管理尿酸水平,从根本上预防痛风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