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癌症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5-07-11 22:05:17

相霞

保定市康复医院综合内科

 

 

癌症早期

“明明上个月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确诊癌症晚期了?”这样的疑问在肿瘤科门诊屡见不鲜。癌症早期之所以难以察觉,是因为它像潜伏在身体里的“沉默杀手”,释放的信号极易被忽视。以胰腺癌为例,早期患者可能仅出现轻微的消化不良、血糖波动,这些症状与普通肠胃问题或糖尿病前期极为相似,往往要等到肿瘤压迫胆管,出现黄疸症状时才被发现,而此时多数已错过手术机会。甲状腺癌早期,多数人颈部仅出现无痛性小结节,不少人误以为是上火引起的淋巴结肿大,直到结节迅速增大、影响吞咽或声音嘶哑,才惊觉问题严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超过70%的癌症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根源就在于早期症状的隐匿性,这使得癌症防治陷入被动局面。

 

早期筛查提高癌症治愈率

临床数据揭示了早期筛查的关键价值: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经规范治疗,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不足20%。早期癌细胞局限于原发部位,未发生转移,通过手术切除就能实现根治;而晚期癌细胞已“兵分多路”,侵入血管、淋巴管扩散到全身,治疗需联合手术、化疗、放疗等多种手段。以乳腺癌为例,早期通过乳腺超声和钼靶发现的微小肿块,经微创手术切除后,患者无需化疗,生活质量几乎不受影响;而晚期乳腺癌患者,不仅面临乳房全切风险,还可能因癌细胞转移到肺部、骨骼,引发呼吸困难、剧烈骨痛等严重并发症。美国癌症协会研究显示,通过早期筛查,乳腺癌死亡率降低了30%,结直肠癌死亡率降低了40%,充分证明早期筛查对癌症治疗效果的巨大提升作用。

 

不同癌种针对性筛查方法

随着医学发展,癌症筛查手段日益精准。针对肺癌高危人群,除低剂量螺旋CT外,液体活检技术也逐渐成熟,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癌细胞DNA片段,能在肿瘤尚未形成实体病灶时就发现踪迹,为治疗争取宝贵时间。宫颈癌筛查领域,HPV 分型检测可明确感染病毒的危险程度,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对于持续感染高危型HPV的女性,可提前进行阴道镜检查,及时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通过leep刀手术就能阻断癌变进程。肝癌筛查中,新型超声造影技术能清晰分辨肝脏结节的良恶性,结合甲胎蛋白检测,诊断准确率可提升至90%以上。胃癌和食管癌筛查,磁控胶囊胃镜让患者无需插管,吞服一颗胶囊即可完成全胃检查,特别适合畏惧传统胃肠镜检查的人群;而对于发现可疑病变的患者,再进行常规胃肠镜取活检,既能减少不适,又能保证诊断准确性。

 

高危人群更应重视筛查

高危人群需对癌症筛查保持更高警惕。携带BRCA1/2基因突变的女性,70岁前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分别高达80%和40%,这类人群除定期进行乳腺磁共振和妇科超声检查外,还可考虑预防性切除乳腺或卵巢。美国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就因携带该基因突变,选择预防性切除乳腺和卵巢,将患癌风险大幅降低。长期从事化工、装修行业的工人,因频繁接触苯、甲醛等致癌物,患白血病、肺癌的风险显著升高,建议每半年进行血常规和肺部CT检查。患有肝硬化的患者,每三个月检测一次甲胎蛋白和肝脏弹性成像,能及时发现肝癌早期病变。据研究,高危人群坚持规范筛查,可使癌症发病率降低40%以上,早期诊断和治疗不仅能挽救生命,还能避免家庭因巨额医疗费用陷入困境。

 

消除误区

在现实中,许多人因误解错过早期筛查机会。有人认为“CT有辐射,一年做多了会致癌”,事实上,低剂量螺旋CT的辐射量仅相当于拍35次X光片,其带来的健康获益远超辐射风险。还有人因害怕胃肠镜检查的不适,选择用胶囊内镜替代,却不知胶囊内镜无法取活检,可能遗漏微小病变。癌症早期筛查是守护生命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与其在确诊晚期后追悔莫及,不如从现在开始,了解自身风险,定期进行针对性筛查,将癌症遏制在萌芽阶段,为自己和家人筑牢健康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