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 第五届自然嘉年华(石家庄站)正式报名通道开启了
- 燕赵文坛歌正气,群贤缘聚颂太行 ——彬然《太行颂》研讨会于国庆节前在石家庄召开
- 群贤毕至 缘聚碧水湾 巅峰论剑 探寻中国服务 ——第三届中国酒店服务创新论坛在广州碧水湾成功举办
- 解放大街明日开通试运行,高清俯瞰大图来了!
- 因一个"意外", 成龙昨晚再上热搜!
- “她”,处处烙刻着河北印记——专访《在桃花盛开的地方》编剧田运章
- 河北制造、年代大剧《在桃花盛开的地方》即将登陆央视八套
- 蝎子沟双龙潭浪涌鱼跃 三峰山小天池云卷鹰飞
- 太行山脉它最绿 康养指数它最高
- 永志千里践初缘 赞美军魂励后贤——马永祥馆长在赋生堂讲述《将军的摇篮、保定军校古与今》引起强烈反响
- 百姓快乐建舞台 文化兴村放异彩
- 守护折翼天使,大家在行动 关爱残障儿童公益活动在新百广场地铁站启动
- 月季公园 花开正艳
- 小黄车,已是城市文明的一道伤口 省会街头急待清理
-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衡水老白干首届酒文化节盛大起航
发布时间:2025-07-11 22:05:59
张红霜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范西路院区
这些错误认知,你中招了吗?
消化系统是人体“营养加工厂”,承担着食物消化、营养吸收和废物排泄的重任。然而,在追求消化系统健康的过程中,不少人因陷入保健误区,反而损害了肠胃功能。从错误的饮食观念到不合理的用药习惯,这些误区不仅无法达到保健目的,还可能引发胃炎、便秘、消化不良等一系列问题。接下来,我们就来揭开这些误区的“真面目”,帮你掌握科学的消化系统保健方法。
“养生”习惯可能暗藏风险
很多人认为“多吃粗粮一定健康”,其实不然。粗粮富含膳食纤维,确实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但过量食用会增加肠胃消化负担。尤其是对于消化功能较弱的老人、儿童,以及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大量进食粗粮可能刺激肠胃黏膜,引发腹痛、腹胀。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粗粮摄入量占主食的1/3即可,同时搭配细粮食用,保证营养均衡。“饭后立即吃水果助消化”也是常见误区。水果中富含的有机酸会使胃内酸度升高,饭后立即吃水果,不仅影响食物消化,还可能导致水果在胃内滞留发酵,产生胀气、反酸等不适。正确的食用时间是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此时胃内食物基本排空,更利于水果营养吸收。
还有人相“喝粥养胃”,长期以粥为主食。事实上,对于胃酸分泌过多的人,粥经过长时间熬煮,淀粉分解为麦芽糖,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加重烧心、反酸症状。而且粥的营养单一,长期食用容易造成营养不良。真正养胃的饮食应注重多样化,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的合理搭配。
这些“小事”在悄悄伤害肠胃
有人认为“熬夜不吃东西,肠胃就能休息”。但熬夜会打乱生物钟,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进而干扰肠胃正常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即使夜间未进食,肠胃也会因神经系统紊乱而无法正常休息,长期熬夜还会增加胃炎、胃溃疡的发病风险。规律作息才是让肠胃得到充分休息的关键,建议每天23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不渴就不喝水”的观念也不利于消化系统健康。缺水会导致大便干结,引起便秘,还会使胆汁浓缩,增加胆结石患病几率。成年人每天应饮用1500-2000毫升水,少量多次饮用,不要等到口渴时才想起补水。晨起空腹喝一杯温水,还能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部分人喜欢通过“吃撑后剧烈运动消食”。然而,饭后胃部处于充盈状态,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胃下垂,还会使血液流向运动器官,减少肠胃供血,影响消化。饭后正确的做法是先休息20~30分钟,再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帮助肠胃蠕动。
自行处理可能加重病情
不少人肠胃不适时,习惯自行服用抗生素。但抗生素在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会破坏肠道内的有益菌群,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发腹泻、腹痛等症状。实际上,大部分消化不良、轻度腹泻等问题并非细菌感染引起,滥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会产生耐药性。出现肠胃不适,应先明确病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长期服用泻药缓解便秘”也是常见错误。泻药虽然能暂时解决排便问题,但长期使用会损伤肠道神经,导致肠道蠕动功能减弱,形成药物依赖,加重便秘症状。改善便秘应从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入手,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增加运动量,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有些人认为“胃不舒服只要养着就行,不用检查”。但胃癌、肠癌等严重疾病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仅表现为轻微的消化不良、腹胀等。若胃部不适持续两周以上,或出现便血、体重骤减等症状,应及时进行胃镜、肠镜等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提高治愈率。
这样做才是真护胃
科学的消化系统保健,需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上遵循“均衡、规律、适量”原则,每餐七八分饱,细嚼慢咽,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生活中保持充足睡眠,坚持适度运动,如每天进行30分钟慢跑、瑜伽等,增强肠胃功能。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长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也会影响肠胃功能。若出现肠胃不适,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不要盲目相信偏方或自行用药。只有走出保健误区,掌握科学方法,才能真正守护消化系统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