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运动损伤后热敷还是冷敷?不同阶段处理方法大不同

发布时间:2025-07-21 14:31:09

卢海明

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  骨七科

 

 

 

运动过程中,磕磕碰碰难以避免,扭伤、拉伤等损伤一旦发生,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纠结该热敷还是冷敷。实际上,热敷和冷敷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作用,用错方法不仅无法缓解疼痛,还可能加重症状。接下来,我们就详细了解运动损伤后不同阶段的正确处理方法。

 

损伤急性期:冷敷是关键

运动损伤后的48 小时内,属于急性期。在这个阶段,受伤部位的血管破裂出血,局部会出现肿胀、疼痛和炎症反应。此时,冷敷是最佳选择。

冷敷能使血管收缩,减少血液渗出,从而有效减轻肿胀和疼痛。同时,低温还能降低神经的传导速度,起到麻醉、止痛的效果,并且减缓细胞的新陈代谢,降低组织的损伤程度。

冷敷的具体方法很简单。可以用冰袋、冷毛巾等敷在受伤部位,每次15 - 20 分钟,每隔 1 - 2 小时敷一次。注意不要让冰块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冻伤,可以在冰袋外裹一层薄毛巾。像常见的踝关节扭伤,在刚扭伤的 48 小时内,及时冷敷能明显减少肿胀程度和疼痛感受。

 

损伤缓解期:热敷来帮忙

当损伤进入48 小时后的缓解期,出血基本停止,肿胀也不再继续加重。这时,热敷就派上用场了。

热敷能够使血管扩张,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淤血和渗出物的吸收,有助于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同时,热敷还能增加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提高新陈代谢,加速伤口愈合。

 

热敷的方式有多种。可以使用热毛巾、热水袋,也可以采用中药熏蒸、红外线照射等方法。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时,温度以感觉温暖舒适为宜,每次热敷15 - 20 分钟,每天 3 - 4 次。例如,对于腰部肌肉拉伤,在缓解期坚持热敷,能明显感觉到肌肉紧张感逐渐减轻,疼痛也慢慢缓解。

 

特殊情况需注意

虽然冷敷和热敷在大多数运动损伤处理中有着明确的阶段应用,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注意。

如果损伤部位出现皮肤破损、开放性伤口,无论是冷敷还是热敷都不适用,以免造成感染,此时应先对伤口进行清洁、消毒和包扎处理。另外,对于一些对冷、热刺激敏感,或者患有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等影响血液循环的人群,在进行冷敷和热敷时要格外谨慎。冷敷可能导致这类人群局部血液循环进一步变差,甚至引发冻疮;热敷则可能因感觉迟钝,导致烫伤。这类人群在运动损伤后,建议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专业建议进行处理。

 

康复训练辅助恢复

除了正确运用冷敷和热敷,在损伤恢复的适当阶段,合理的康复训练也至关重要。在损伤急性期过后,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和恢复情况,可以逐渐开始一些简单的康复训练,如关节的活动度练习、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等。这些训练能够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功能,促进损伤部位的恢复,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但要注意训练强度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训练再次造成损伤。

运动损伤后的处理不能一概而论,冷敷和热敷各有其用,关键在于把握好不同阶段的正确使用方法。了解这些知识,在遭遇运动损伤时,我们就能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加速恢复,早日重返运动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