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肛乳头瘤是怎么回事?一文讲清发病原因

发布时间:2025-07-28 17:11:14

张朝利

石家庄市栾城区栾城镇卫生院

 

 

在肛肠科门诊,不少患者拿着检查单一脸疑惑:“医生,肛乳头瘤是癌吗?”其实,肛乳头瘤是肛门常见的良性病变,但因其可能逐渐增大、引起不适,也需要重视。了解它的来龙去脉,能帮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

 

认识肛乳头:肛门里的“小哨兵”

要了解肛乳头瘤,先得认识肛乳头。肛乳头是肛门齿状线附近的正常组织,像一个个细小的“乳头状突起”,平时直径只有几毫米,肉眼几乎看不见。

它的作用很重要:

感知粪便通过,协助肛门控制排便;

保护齿状线(肛门和直肠的交界线),减少粪便对局部黏膜的摩擦损伤。

就像皮肤会因反复摩擦长出茧子,肛乳头也会因长期刺激而增生变大——当它增大到一定程度(通常超过1厘米),就被称为“肛乳头瘤”。

 

肛乳头瘤:从“正常组织”到“瘤样增生”的过程

肛乳头瘤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一个“逐渐长大”的过程:

初期:肛乳头因刺激轻微增生,只有米粒大小,患者几乎没感觉,多在体检时发现;

中期:增生到黄豆或花生米大小,排便时可能随大便脱出肛门,便后能自行缩回,伴有肛门异物感;

后期:增大到蚕豆大小甚至更大,脱出后难以自行缩回,需用手推回,还可能因摩擦出现破溃、出血、疼痛。

 

需要明确的是:肛乳头瘤是良性病变,不会像癌症那样转移扩散,但少数长期不处理的患者,可能因反复刺激出现细胞异常增生(医学上称为“不典型增生”),虽癌变概率极低(不到1%),但仍需警惕。

 

揪出肛乳头瘤的“幕后推手”:这些因素最易诱发

肛乳头瘤的核心发病原因是长期慢性刺激,以下这些情况最容易让肛乳头“越变越大”:

1肛窦炎:最常见的“始作俑者”

肛窦是肛乳头附近的小凹陷,容易积存粪便残渣。当粪便过硬、过粗,或肛门卫生不佳时,肛窦容易发炎(肛窦炎)。炎症会持续刺激旁边的肛乳头,导致其充血、增生。

就像皮肤伤口反复发炎会增生出肉芽,肛乳头在长期炎症刺激下,也会逐渐变大形成瘤样结构。临床发现,80%的肛乳头瘤患者都伴有慢性肛窦炎。

2痔疮:“邻居”生病,它也遭殃

痔疮(尤其是内痔)反复脱出、充血时,会导致肛门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同时分泌物增多,刺激肛乳头。

比如,内痔脱出时会牵拉周围组织,肛乳头长期受牵拉和摩擦,容易发生增生;痔疮引起的便血、黏液渗出,也会持续刺激肛乳头,加速其增大。

3便秘与腹泻:肠道“异常”的连锁反应

便秘时,干硬的粪便会反复摩擦、挤压肛乳头,造成机械性损伤,同时粪便在肠道停留时间长,毒素刺激增加;

腹泻时,稀便中的细菌多,且排便次数频繁,会持续冲刷肛乳头和肛窦,引发炎症和增生。

无论是便秘还是腹泻,只要长期存在,都会成为肛乳头瘤的“催化剂”。

4不良排便习惯:人为的“持续伤害”

如厕时久蹲(尤其是边玩手机边排便,蹲半小时以上):会让肛门局部充血,肛乳头长期处于受压状态;

排便时过度用力:增加肛门局部压力,加重肛乳头的充血和刺激;

不注意肛门卫生:便后清洁不到位,粪便残渣残留,持续刺激肛乳头和肛窦。

这些习惯看似小事,却会日积月累地伤害肛乳头。

 

5肛门损伤或异物刺激

肛门检查或治疗时操作不当(如硬式肛门镜损伤);

长期便秘患者自行用泻药或硬物通便,导致肛门黏膜损伤;

肛门局部有异物(如未排出的粪便结石)长期刺激。

这些物理性损伤会引发局部炎症,进而刺激肛乳头增生。

 

哪些人容易被肛乳头瘤盯上?

长期便秘或腹泻人群:如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饮食不规律者;

痔疮患者:尤其是内痔反复脱出、症状明显的人;

肛门卫生不佳者:不勤换内裤、便后清洁不到位的人群;

久坐久站人群:如司机、办公室职员,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差,易诱发炎症;

喜食辛辣刺激食物者:辛辣食物会加重肛门局部充血和炎症反应。

 

重视但不恐慌,预防是关键

肛乳头瘤虽为良性,但增大后会影响生活质量,甚至有极低的癌变风险。了解其发病原因——长期炎症、不良排便习惯、痔疮等刺激,就能针对性预防:保持肛门清洁、改善便秘腹泻、及时治疗痔疮和肛窦炎、避免久坐久站。

如果发现肛门有脱出物、异物感或排便不适,别因害羞拖延检查。早期发现的小肛乳头瘤,通过药物控制炎症即可;若已增大到影响生活,门诊小手术就能解决,无需过度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