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低血糖昏迷袭来:快速护理+避险要点全掌握

发布时间:2025-08-04 16:21:25


吕称称

沧州市人民医院

 

 

低血糖是一种常被忽视却极具危险性的健康隐患。一次运动后没补糖、一顿饭吃晚了、药量稍多,甚至空腹饮酒,都可能引发低血糖昏迷。昏迷一旦发生,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大脑缺氧、心跳骤停,后果严重。糖尿病患者尤其高危,发作更隐匿,来势更突然。想守住生命底线,患者和家属必须识别信号、快速应对、提前预防。

 

低血糖昏迷到底有多可怕?

1低血糖指的是血液中葡萄糖浓度低于3.9 mmol/L,正常人也可能出现,但糖尿病患者是高危人群,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的人,稍有不慎,血糖就可能迅速下滑。最可怕的是,低血糖昏迷来得极快,有些人甚至来不及说一句话,便突然摔倒在地,完全失去意识。

2在进入昏迷前,其实身体会释放一些“求救信号”,比如出冷汗、心慌、手抖、极度饥饿感,随后出现头晕、视物模糊、行为异常,如说话含糊、步态不稳,再发展到神志不清、抽搐、昏迷等严重阶段。如果此时没有人及时补糖或呼叫急救,患者极有可能因为大脑严重缺氧而出现不可逆伤害,甚至死亡。

3尤其危险的是“低血糖无感型”患者,特别是老年人或糖尿病病程较长者,神经对低血糖反应迟钝,没有典型症状,一旦发作就是昏迷。还有部分患者在夜间低血糖,睡梦中悄然昏迷,直到第二天家属发现时已经错过最佳抢救时机。因此,不要小看“血糖低”这几个字,它随时可能成为威胁生命的定时炸弹。

 

昏迷来了,怎么第一时间处理?

1如果怀疑患者出现低血糖昏迷,第一步是快速识别是否为低血糖引发。观察是否有糖尿病病史、是否近期服用了降糖药或注射过胰岛素、是否出现出汗、发抖、面色苍白等特征,如果家中有血糖仪,可立即测血糖,若低于3.0 mmol/L,应立即处理。

2如果患者尚有意识,应让其坐下休息,并迅速补充15~20克的快速糖,比如含糖饮料、4块方糖、5颗水果糖等,等待10~15分钟后再次测血糖,若仍偏低再补一次,并随后给予面包、饼干等缓慢升糖的主食防止反弹。切记不要只靠甜食解决问题,后续主食补充很关键,否则可能再次下滑。

3如果患者已陷入昏迷或出现抽搐、不能吞咽时,千万不能强行喂糖水或食物,这样极易导致误吸呛咳甚至呼吸道堵塞,造成窒息。这种情况下应立刻将患者置于侧卧位,保持呼吸通畅,并拨打120急救电话。如果家中备有葡萄糖注射液或鼻喷糖制剂(如糖尿病急救包),应根据说明迅速使用,同时随身携带写明患者病情和药物使用史的健康卡片,可为急救争取宝贵时间。

 

如何防患未然,把风险挡在门外?

1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是规律饮食与药物管理。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遵守用药时间和剂量,避免空腹服药或运动,晚餐或睡前血糖偏低时可适当加点心。无论是胰岛素还是口服药,都不能随意增减。外出时随身携带含糖物和医疗卡片,以备不时之需。

2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独居患者、曾出现过多次低血糖者)应建立完善的监测机制。每天固定时间测血糖,尤其是在运动前后、睡前等关键时段。建议家属为患者准备“低血糖应急包”,包括血糖仪、葡萄糖片、含糖饮料、急救联系方式、注射用葡萄糖等,并定期检查补充与更新。

3家庭成员之间也需要掌握基本应对知识,比如如何判断低血糖、如何正确补糖、如何打急救电话。在可能的情况下,每个家庭都应进行一次“模拟演练”,熟悉每一环节:谁测血糖?谁找急救包?谁陪护?这一场“预演”,也许就能在真实危机中挽回生命。对于容易夜间低血糖的人群,也可考虑佩戴血糖报警设备或智能手环,一旦血糖异常可及时提醒或呼救。

 

低血糖昏迷不是遥远的威胁,而是潜藏在日常生活中的隐患。它来得突然,可能发生在清晨、夜晚,甚至一顿饭后。只有平时做好防护、练好应对、家人明确分工,才能在关键时刻沉着应对。低血糖不是“吃点糖就行”的小问题,而是一场需要提前准备的急性危机。多一点警惕,多一点准备,就能守住健康底线,护好每位糖尿病患者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