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发布时间:2025-08-05 16:35:35
马若璇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眼二科
认识糖尿病与眼底健康的关联
糖尿病会对全身血管造成影响,眼底血管作为微小血管的“窗口”,容易受到高血糖的损伤,引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底问题。高血糖会导致眼底血管壁受损、血液黏稠度增加,影响视网膜的血液供应,进而出现微血管瘤、出血、渗出等病变,严重时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这类眼底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出现视力问题时,病变可能已发展到较严重的阶段,治疗难度增加。了解糖尿病相关眼底病的防护知识,通过科学干预控制病变进展,是保护视力的关键,也是糖尿病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眼底病的早期信号与发展阶段
糖尿病相关眼底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不适,或仅出现轻微的视力波动、眼前黑影飘动等症状,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视物模糊、看东西变形、视野中心黑影、视力突然下降等表现,此时往往提示眼底病变已较为严重。病变通常分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非增殖期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瘤、少量出血和渗出;进入增殖期后,会出现新生血管、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等严重病变,是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并干预非增殖期病变,能有效阻止病情进展,保护视力。
核心防护措施:控制血糖是基础
长期稳定控制血糖是预防和延缓眼底病的关键,要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减少血糖波动。通过饮食控制、规律运动、遵医嘱用药等方式管理血糖,避免血糖长期居高不下或大幅波动,降低眼底血管损伤风险。同时要控制好血压和血脂,高血压会加重眼底血管负担,高血脂会加速血管硬化,两者都会促进眼底病进展。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 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尽量低于 1.8mmol/L,通过综合管理全身代谢指标,为眼底健康提供保障。
定期眼底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确诊糖尿病后应尽早进行首次眼底检查,了解眼底基础状态。没有眼底病变的人群,建议每年检查一次眼底;已有轻度病变的,需每3-6个月检查一次,密切监测病变进展。眼底检查方式包括眼底镜检查、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这些检查无创且便捷,能清晰显示眼底血管和视网膜的变化。即使视力没有明显变化,也不能忽视定期检查,因为病变早期往往不影响中心视力,等到视力下降时再检查可能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生活方式调整:辅助保护眼底
饮食上要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等。这些食物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脂,同时为眼底组织提供营养支持,延缓病变进展。规律运动对眼底健康有益,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包括眼底的血液供应。运动时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眼部碰撞,防止眼底出血加重。戒烟限酒也很重要,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重眼底缺血缺氧;过量饮酒会影响血糖控制,两者都会加速眼底病进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用眼,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
病变干预与日常护眼建议
一旦发现眼底病变,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玻璃体注药等,这些治疗能有效控制病变进展,保护现有视力。不要轻信偏方或拖延治疗,以免错过最佳干预时机。日常护眼要注意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每用眼40分钟休息5-10分钟,远眺放松眼睛。外出时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减少强光对眼底的刺激。避免剧烈咳嗽、便秘时过度用力等可能增加眼底压力的行为,防止眼底出血。保持积极心态,定期与医生沟通眼底情况,记录视力变化和检查结果,配合医生调整治疗和检查方案。通过综合防护和规范管理,即使存在糖尿病,也能有效保护眼底健康,维持良好的视力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