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发布时间:2025-08-27 11:24:58
王倩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在体检报告中,“甲状腺结节”这个词越来越常见,不少人看到报告上的这几个字就会心头一紧:“结节是不是癌?会不会变成癌?要不要赶紧开刀?”其实,甲状腺结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今天就来聊聊甲状腺结节与癌症的那些事儿,帮你科学认识这个脖子上的“小疙瘩”。
什么是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位于脖子前方,形状像一只蝴蝶,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负责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理功能。而甲状腺结节,就是甲状腺内部出现的异常肿块,就像甲状腺上长了“小疙瘩”。
这些结节有的摸得到,有的只能通过超声检查发现;有的是单个,有的是多个;有的质地较硬,有的相对柔软。从性质上看,甲状腺结节可分为良性和恶性,其中良性结节占绝大多数。
甲状腺结节会癌变吗?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事实上,大多数甲状腺结节不会癌变。临床数据显示,在所有甲状腺结节中,恶性结节(即甲状腺癌)的比例仅为5%左右。也就是说,95%以上的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不过,也有少数良性结节可能发生恶变。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而且恶变通常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定期检查往往能及时发现。
哪些甲状腺结节需要警惕癌变?
虽然大多数结节是良性的,但存在一些“高危信号”时,需要警惕癌变的可能,及时进一步检查。
超声检查异常:超声是判断甲状腺结节是否有癌变倾向的重要手段。如果报告中出现“低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纵横比大于1”“钙化(尤其是微钙化)”等描述,提示结节癌变风险较高。
结节生长速度快:如果在短期内(比如几个月内)发现结节明显增大,需要引起重视。
伴随症状:当结节压迫周围组织,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时,要警惕癌变可能。
家族史:如果有甲状腺癌家族史,那么甲状腺结节癌变的风险会相对更高。
年龄和性别:甲状腺癌在女性中发病率略高于男性,而儿童和青少年出现的甲状腺结节,癌变风险相对较高。
发现甲状腺结节后该做什么?
发现甲状腺结节后,不必过于恐慌,可按照以下步骤处理:
1、进一步检查:首先要做的是完善甲状腺超声检查,明确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等情况。医生会根据超声结果对结节进行分级(通常分为1-6级),级别越高,癌变风险越大。如果分级较高,可能需要进一步做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这是判断结节良恶性的“金标准”。
2、定期复查:对于良性结节,一般不需要立即手术,定期复查即可。复查频率通常为每3-6个月一次,通过超声观察结节的变化。如果结节没有明显变化,可适当延长复查间隔。
3、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稳定甲状腺结节。平时要注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合理饮食,适量摄入碘(碘摄入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对甲状腺造成影响);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
4、遵医嘱治疗:如果结节被确诊为恶性,或者良性结节过大出现压迫症状,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建议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预后相对较好,早期发现并治疗,治愈率较高。
常见误区要避开
误区一:结节越大越危险:结节的大小并不是判断良恶性的唯一标准,有些小的结节可能是恶性的,而有些大的结节也可能是良性的。
误区二:所有结节都需要手术:很多良性结节不需要手术,过度治疗反而可能对甲状腺功能造成影响。
误区三:吃碘盐会导致甲状腺结节癌变: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吃碘盐会导致甲状腺结节癌变。但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特殊人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控制碘的摄入。
甲状腺结节虽然常见,但癌变的概率并不高。发现结节后,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随访或治疗。不要因为过度焦虑而采取不恰当的措施,也不要忽视结节的存在而延误病情。科学对待,定期监测,才能让脖子上的“小疙瘩”真正成为“无害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