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微生物检验能查哪些感染?一文读懂

发布时间:2025-08-27 11:26:41

胡圆

邢台市人民医院

 

 

当我们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不适时,医生常会建议做微生物检验。这项检查就像“侦探破案”,能帮我们找到引发感染的“元凶”,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它具体能查出哪些问题。其实,从呼吸道到消化道,从皮肤到血液,微生物检验的“触角”几乎覆盖了全身各部位的感染。

 

呼吸道感染:揪出“呼吸杀手”

感冒、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问题,很多是微生物作祟。微生物检验能通过痰液、咽拭子、肺泡灌洗液等样本,精准识别引发感染的病原体:

细菌:如肺炎链球菌(儿童肺炎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导致重症肺炎)、结核分枝杆菌(引发肺结核)等。

病毒:流感病毒(甲流、乙流)、呼吸道合胞病毒(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主要元凶)、腺病毒等。

特殊病原体:支原体(尤其易引发青少年肺炎)、衣原体、军团菌(常与空调污染相关)等。

比如持续咳嗽超过两周的人,通过痰标本的微生物检验,可能发现结核分枝杆菌,从而早期确诊肺结核,避免传染他人。

 

消化道感染:锁定“吃进去的病菌”

拉肚子、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多与饮食中的微生物有关。微生物检验可通过粪便、呕吐物等样本,检测出:

细菌:大肠杆菌(某些菌株会引发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常见于变质肉类、鸡蛋)、志贺氏菌(导致细菌性痢疾)、霍乱弧菌(引发霍乱,表现为剧烈腹泻)等。

病毒:轮状病毒(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原因)、诺如病毒(集体单位暴发呕吐腹泻的常见“罪魁祸首”)等。

寄生虫:贾第虫、阿米巴原虫等(常通过不洁水源传播)。

夏季吃了隔夜菜后上吐下泻,粪便检验若查到沙门氏菌,就能明确是细菌性食物中毒,针对性使用抗生素。

 

皮肤与软组织感染:识别“皮肤上的入侵者”

皮肤红肿、化脓、长疮等问题,也离不开微生物检验。通过脓液、创面分泌物等样本,可检出:

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疖、痈、脓疱疮)、链球菌(导致丹毒、蜂窝织炎)等。

真菌:皮肤癣菌(引发手足癣、体股癣)、念珠菌(常导致皮肤念珠菌病,尤其在潮湿部位)等。

比如脚气患者脚趾缝糜烂流水,取皮屑检验发现真菌菌丝,就能确诊是真菌感染,而非普通皮炎。

 

血液与体液感染:捕捉“潜伏在血液里的威胁”

当出现持续高烧、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时,血液微生物检验至关重要,能发现:

细菌:败血症(血液中出现细菌)常见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

真菌:念珠菌、曲霉菌等(免疫力低下者易感染)。

此外,脑脊液检验可排查脑膜炎的病原体(如脑膜炎奈瑟菌、病毒等);尿液检验能发现引发尿路感染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胸水、腹水检验可协助诊断胸膜炎、腹膜炎的感染原因。

 

性传播疾病:揪出“隐秘的病原体”

通过生殖道分泌物等样本,微生物检验能诊断多种性传播疾病:

淋病奈瑟菌:引发淋病,表现为尿道流脓、疼痛。

衣原体、支原体:导致非淋菌性尿道炎,症状较淋病轻微但易反复。

梅毒螺旋体:通过血清学检验确诊梅毒。

疱疹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2型(引发生殖器疱疹)。

有高危性行为后出现尿道不适,分泌物检验查到衣原体,即可确诊非淋菌性尿道炎,及时治疗避免并发症。

 

微生物检验的意义

微生物检验不仅能明确感染的“元凶”,还能通过药敏试验判断病原体对哪种药物敏感,帮助医生精准用药,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比如同样是肺炎,细菌感染需用抗生素,病毒感染则无需,微生物检验能避免“一刀切”用药。

总之,从日常的感冒发烧到严重的全身感染,微生物检验就像“火眼金睛”,帮我们找到感染的根源,让治疗更有针对性。当身体出现感染症状时,不妨配合医生做好微生物检验,早日揪出“幕后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