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发布时间:2025-08-27 11:28:32
高谦
石家庄市无极县医院 骨一科
生活中,弯腰搬重物时突然“闪了腰”,久坐后起身瞬间腰部剧痛难忍……这些场景常让人措手不及。急性腰扭伤作为骨科常见急症,多因腰部肌肉、韧带或关节的突然过度牵拉或扭转导致,轻者局部疼痛、活动受限,重者可能伴随腰椎小关节错位或椎间盘突出。掌握科学的急救方法,不仅能快速缓解症状,更能为后续康复奠定基础。
第一步:立即制动,避免二次损伤
当腰部突发剧痛时,首要原则是立即停止所有活动,避免任何可能加重损伤的动作。此时受损的肌肉或韧带已处于撕裂或痉挛状态,任何轻微扭转都可能扩大损伤范围。正确的做法是缓慢躺下,选择硬质床面或平坦地面,使脊柱保持自然中立位。若必须移动,应采用“整体平移法”:由他人协助将患者双下肢并拢,用双手托住腰背部和臀部,整体平移至硬板担架,避免腰部扭曲。
制动期间的体位管理至关重要。仰卧时可在膝关节下方垫薄枕,使髋关节轻度屈曲,减轻腰椎压力;侧卧时需保持头颈与躯干平直,两腿间夹枕头维持脊柱对称。俯卧位仅适用于无腰椎间盘突出病史且能耐受的患者,但需注意避免长时间压迫胸腹部。需特别强调的是,急性期切勿盲目进行“揉搓按摩”或“强行挺直腰背”,这些操作可能引发肌肉纤维进一步撕裂,甚至导致椎间盘髓核突出。
第二步:冷敷镇痛,控制炎症反应
急性损伤后的72小时是炎症反应高峰期,此时受损组织会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引发肿胀、发热和持续性疼痛。冷敷通过收缩局部血管、降低神经传导速度,能有效抑制炎症扩散并缓解疼痛。具体操作时,可使用冰袋或冷冻凝胶包,外层包裹干毛巾避免冻伤,每次敷15~20分钟,每2~3小时重复一次。若没有专业冷敷工具,也可用毛巾包裹冷冻蔬菜袋临时替代。
冷敷需把握“时机”与“尺度”。损伤后立即开始冷敷效果最佳,但需避免长时间持续使用,防止局部组织因低温导致代谢障碍。对于伴有皮肤破损或血液循环障碍的患者,应谨慎评估冷敷适应性。值得注意的是,热敷、红外线照射等温热疗法在急性期绝对禁忌,这些方法会加重血管扩张,导致肿胀加剧。
第三步:合理加压,提供稳定支撑
在制动与冷敷的基础上,适度加压可进一步限制腰部活动,减少肌肉痉挛风险。弹性绷带是常用的加压工具,使用时需从髂嵴上方开始,以“8”字形缠绕至腰椎中段,保持适度张力(以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对于肥胖患者或绷带固定困难者,可选择充气式腰围或专用护腰,这类支具能通过气压调节提供个性化支撑强度。
加压过程中需动态评估效果与舒适度。若出现下肢麻木、皮肤发紫等血液循环障碍征象,应立即松解绷带。支具佩戴时间需严格遵循“24~48小时黄金期”原则,过度依赖可能导致腰部肌肉废用性萎缩。随着疼痛缓解,应逐步减少支具使用时间,配合康复训练恢复肌肉力量。
科学康复:从急救到预防的衔接
急救措施仅为应急处理,系统康复需在疼痛缓解后逐步展开。72小时后可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配合轻柔的腰部拉伸运动(如猫牛式、仰卧抱膝)。若疼痛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下肢放射痛、马尾综合征(大小便功能障碍)等危险信号,需立即就医排除腰椎骨折或椎间盘脱出等严重病变。
预防急性腰扭伤的关键在于强化核心肌群。日常可通过平板支撑、鸟狗式等动作增强腰腹力量,同时注意搬运重物时保持“重物贴近身体、屈髋屈膝下蹲”的正确姿势。对于久坐人群,建议每30分钟起身活动,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维持腰椎生理曲度。
急性腰扭伤的急救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正确的处理方式能将组织损伤降到最低。从立即制动到冷敷镇痛,再到合理加压,每个环节都蕴含着生理学与生物力学的科学逻辑。掌握这些知识不仅能帮助自己和他人应对突发状况,更能通过日常预防远离腰部损伤的困扰。当疼痛来袭时,冷静应对、科学处理,才是呵护脊柱健康的正确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