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妊娠期糖尿病:产科中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方法

发布时间:2025-08-27 11:31:01

蒋梦

河北省故城县医院产科

 

 

在产科临床中,妊娠期糖尿病已成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这种在妊娠期间首次出现的糖代谢异常,如同潜伏在孕期的“代谢隐患”,不仅增加母婴近期健康风险,还可能对远期健康产生持续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产科不容忽视的“代谢挑战”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与孕期特殊的代谢变化密切相关。怀孕后,胎盘会分泌多种激素,如胎盘生乳素、雌激素等,这些激素会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即“胰岛素抵抗”。

在产科临床中,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孕前肥胖、久坐少动的生活习惯、高糖高脂饮食等,都会增加发病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并无明显症状,既没有典型糖尿病的“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表现,也不会感到身体不适,往往在孕期常规血糖筛查时才被发现。

这种“无症状” 的特性使其更具隐蔽性,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对母婴造成多重危害。对孕妇而言,可能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分娩时因胎儿过大导致难产、剖宫产的概率也会显著升高。对胎儿来说,宫内高血糖环境可能引发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低血糖等问题,甚至增加远期患肥胖症、糖尿病的风险。

 

高危人群:哪些孕妇需重点警惕?

虽然妊娠期糖尿病可发生在任何孕妇身上,但以下人群属于高危群体,在孕期需加强监测:

年龄超过35 岁的高龄孕妇,随着年龄增长,身体代谢能力下降,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发病风险随之升高;孕前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尤其是体重指数≥25 的女性,本身可能存在潜在的胰岛素抵抗,孕期更易发展为妊娠期糖尿病;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若直系亲属患有 2 型糖尿病,其发病概率会显著增加;既往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曾分娩过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 克)或不明原因流产、死胎史的女性,再次妊娠时复发风险较高;本次孕期发现胎儿生长过快、羊水过多,或孕期体重增长过快的孕妇,也需警惕糖代谢异常。

对于高危人群,产科医生通常会建议在孕早期就进行血糖筛查,而非等到常规的孕24-28 周,以便更早发现问题并干预。

 

科学预防:从生活方式入手筑牢防线

1饮食调控:建立合理的孕期膳食模式

饮食管理是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核心。孕妇应避免高糖、高脂、高盐食物,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白面包、甜点)的摄入,改用全谷物(燕麦、糙米、玉米)、杂豆类替代,这类食物富含膳食纤维,能延缓血糖上升速度。

2适度运动:激活身体的代谢潜能

孕期适度运动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帮助身体更有效地利用葡萄糖,从而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散步是最简便易行的运动方式,饭后1 小时进行,步速以不感到劳累为宜;游泳对关节压力小,能减轻孕期身体负担,适合大多数孕妇;孕妇瑜伽则能在增强肌肉力量的同时,帮助调节呼吸和情绪。

3体重管理:控制增长速度,避免过度肥胖

孕期体重增长过快是引发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孕妇应根据孕前体重制定合理的增重计划:孕前体重正常者(体重指数18.5-24.9),孕期总增重建议在 11.5-16 公斤;孕前超重者(体重指数 25-29.9),总增重控制在 7-11.5 公斤;孕前肥胖者(体重指数≥30),总增重则应不超过 7 公斤。

每周监测体重变化,若发现增重过快(如每周超过0.5 公斤),需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避免体重过度增长加重胰岛素抵抗。

4定期监测:早发现早干预

所有孕妇都应在孕24-28 周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这是筛查妊娠期糖尿病的 “金标准”。对于高危人群,可提前至孕早期进行筛查,若结果正常,仍需在孕 24-28 周再次复查。

 

妊娠期糖尿病虽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管理,绝大多数孕妇都能顺利度过孕期。重视孕前健康管理,孕期保持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和体重控制,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就能有效降低发病风险,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