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发布时间:2025-08-27 11:32:09
包建新
玉田县医院
随着慢性肾脏病患者数量的增加,血液透析已成为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然而,透析治疗过程中常伴随各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安全构成影响。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还能提高透析疗效。本文将围绕血流动力学并发症、电解质与代谢紊乱、感染及血管通路问题三大方面进行讲解,并结合实际护理经验提供应对措施。
血流动力学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透析过程中,血液快速流动、体液调整及血管收缩扩张变化,容易引发血流动力学相关并发症,如低血压、心悸、胸闷及肌痉挛等。低血压是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常与透析液温度、超滤速度过快、体液不足及心功能状态相关。护理中应关注体重和血压变化,透析前评估基础血压、心功能及近期用药;操作上可适当调整超滤速度、选择低温透析或缩短透析量。发生低血压时,应立即降低超滤速率、让患者平卧,必要时补液,并监测生命体征。
肌痉挛多因体液快速移动及钙钠平衡失调引起,护理措施包括控制超滤量和速度,透析前进行肢体热敷和伸展,痉挛发生时及时按摩并适量补液或电解质。心悸、胸闷则多与心脏基础疾病及血容量变化有关,需评估病史、监测心电图和血压,发现异常及时调整透析参数或就医处理。总之,血流动力学并发症护理以“预防为主、监测为先、快速干预”为核心,护理人员应熟悉透析机操作并随时准备处理突发情况。
电解质及代谢紊乱的防治
透析患者常因肾功能衰竭而出现电解质紊乱和代谢异常,包括高钾血症、低钠血症、酸碱失衡及营养代谢问题。
1、高钾血症
高钾血症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是透析前最需关注的危险因素之一。护理上,应定期监测血钾水平,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限制高钾食物摄入;透析过程中,选择合适钾浓度透析液,并观察心电图变化。若出现心律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准备紧急处理措施。
2、低钠或低钙血症
过低的钠或钙可引发头晕、肌肉抽搐、心律失常等症状。护理应重视透析液配制与调节,必要时在医嘱指导下补充钠盐或钙剂,透析中观察患者症状并记录体重变化,防止体液过度丢失。
3、酸碱平衡紊乱
慢性肾病患者常伴代谢性酸中毒,透析可部分纠正酸碱失衡。护理中需关注患者透析前后的血气情况,合理调整碳酸氢盐浓度,保证透析液成分安全,避免酸碱波动过大引起不适。
4、营养代谢问题
透析可导致蛋白质及微量元素丢失,长期可能引起营养不良。护理上应关注患者饮食结构,必要时配合营养师制定高蛋白、低钾、低磷饮食方案,并根据透析液组成调整补充方案,保障能量和微量元素供应。
总体来说,透析患者的电解质和代谢紊乱防治,需要结合血液化验结果、饮食指导和透析方案个体化调整,护理工作需持续、细致、动态监测。
感染及血管通路管理
感染是透析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血管通路是感染发生的高危部位。良好的通路管理和严格的无菌操作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1、血管通路感染
血液透析通常通过动静脉瘘或中心静脉导管建立通路。动静脉瘘护理重点在于保持穿刺点清洁、观察瘘管血流情况及早期发现红肿、渗液等异常;中心静脉导管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定期更换敷料并监测导管功能。发生感染时,应立即隔离部位、清洁伤口并通知医生处理。
2、全身感染风险
透析患者免疫力普遍低下,易并发呼吸道、泌尿道及血液感染。护理应加强患者生活环境卫生教育,督促手卫生,指导避免公共场所交叉感染;同时密切监测体温、白细胞及炎症指标,早期发现异常并配合医生处理。
3、感染预防教育
护理工作还包括向患者及家属普及透析期自我防护知识,例如每日观察穿刺点、保持个人卫生、合理饮食和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及感冒等。通过系统化健康教育,可以显著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透析安全性。
在感染与血管通路管理方面,护理人员的责任不仅是操作规范,更包括持续监测、早期干预和健康教育。
透析护理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涉及血流动力学、代谢调控及感染防护等多个方面。科学、规范的护理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透析效果。护理人员应不断强化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并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与教育机制,从而实现安全、有效的透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