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发布时间:2025-08-27 11:34:34
甄百慧
双滦区人民医院
在口腔的“神秘角落”里,智齿常常引发人们的诸多困惑与纠结。它时而安静潜伏,时而“兴风作浪”,让人不禁思考:这颗智齿到底该拔还是该留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判断智齿去留的关键标准。
可保留智齿的情况
正常萌出且位置端正
当智齿能够像其他牙齿一样,顺利地垂直萌出,并且上下智齿能够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时,这样的智齿就如同口腔里的“合格公民”。它不仅可以正常行使咀嚼功能,还能与邻牙相互协作,共同维持口腔的稳定。例如,有些人的智齿在青春期后期或成年早期完全萌出,牙冠形态正常,与对颌牙咬合紧密,在日常咀嚼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这种情况下就无需拔除。
完全埋伏且无症状
有些智齿完全埋伏在颌骨内,与外界“隔绝”,既不挤压邻牙,也不会引发炎症。它们就像沉睡的“小精灵”,安静地待在颌骨中,不会对口腔健康造成任何威胁。通过口腔X光片检查,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智齿的位置和状态。如果确定智齿完全埋伏且无任何不适症状,如疼痛、肿胀等,那么可以选择保留它,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观察其变化即可。
作为修复的“备用牙”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智齿还可以成为修复缺失牙的“救星”。比如,当第二磨牙(即智齿前面的那颗大牙)因龋齿、外伤等原因需要拔除时,如果智齿的位置和形态良好,且颌骨条件允许,医生可以考虑将智齿移植到第二磨牙的位置,经过适当的治疗和调整,使其发挥第二磨牙的功能。这种情况虽然相对较少,但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却能避免种植牙等复杂的修复方式,节省治疗费用和时间。
必须拔除智齿的情况
反复引起冠周炎
冠周炎是智齿最常见的“麻烦”之一。由于智齿萌出位置不足,部分牙冠被牙龈覆盖,形成盲袋。食物残渣和细菌容易滞留在盲袋内,引发炎症。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如感冒、熬夜、过度劳累等,炎症就会急性发作,导致牙龈肿胀、疼痛、张口受限,严重时还会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如果智齿反复引起冠周炎,每年发作2 - 3次以上,那么拔除智齿就是明智的选择,以免炎症反复发作给生活带来不便和痛苦。
侵犯邻牙
随着智齿的生长,它可能会向前挤压邻牙,导致邻牙牙根吸收、牙冠移位,影响邻牙的健康和功能。例如,有些人的智齿倾斜生长,紧紧抵住前面的第二磨牙,时间一长,第二磨牙就会出现龋齿、牙髓炎等问题,甚至可能导致第二磨牙松动、脱落。通过口腔X光片可以清晰地看到智齿与邻牙的位置关系,如果发现智齿侵犯邻牙,应及时拔除,以保护邻牙的健康。
无对颌牙且伸长
如果上颌或下颌的智齿没有相对应的对颌牙,它就会像“无拘无束的孩子”一样不断伸长。伸长的智齿会与邻牙形成异常的咬合关系,导致食物嵌塞、咬合干扰等问题。长期的食物嵌塞会引发邻牙龋齿和牙周炎,而咬合干扰则会影响咀嚼功能和颞下颌关节的健康。因此,对于无对颌牙且伸长的智齿,应尽早拔除。
正畸治疗需要
在进行牙齿正畸治疗时,为了给其他牙齿腾出足够的空间,使牙齿能够排列整齐,有时需要拔除智齿。特别是在牙列拥挤的情况下,智齿的存在会占据一定的空间,影响正畸效果。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正畸方案,如果确定智齿会影响正畸治疗,那么就需要将其拔除。
拔智齿的注意事项
术前准备
在拔智齿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口腔X光片、CT等,以了解智齿的位置、形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同时,要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是否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是否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拔牙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术后护理
拔智齿后,要咬住棉球30 - 60分钟,以压迫止血。2小时内不要进食,2小时后可以进食温凉、软烂的食物,避免食用过热、过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24小时内不要刷牙、漱口,以免破坏血凝块,引起出血。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抗生素和止痛药,预防感染和缓解疼痛。
智齿该拔还是该留,需要根据智齿的具体情况和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判断。如果对智齿的去留存在疑问,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的口腔医生,让他们为您的口腔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