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发布时间:2025-08-27 11:35:47
王培培
河北省故城县医院产科
当一个小生命降临,新手父母既满怀喜悦,又常常因缺乏经验而手足无措。新生儿(出生至28 天的婴儿)身体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护理需要科学细致。
基础日常照护: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
1、睡眠环境与姿势
新生儿每天需要大量的睡眠,睡眠环境的安全至关重要。床垫要坚实,避免使用软枕头、毛绒玩具等,以防窒息;室温保持在舒适的范围,湿度也要适宜,可使用加湿器调节。
睡眠姿势可选择侧卧,这是降低婴儿猝死综合征风险的关键。若需侧卧,需在背后垫毛巾固定,避免翻身成俯卧。
2、皮肤护理与清洁
新生儿皮肤娇嫩,易受刺激。每日用温水清洁面部、颈部、臀部等易出汗或沾染污渍的部位即可,无需频繁洗澡,每周2-3次为宜。洗澡时水温要合适(可用手腕内侧试温,不烫即可),时间不宜过长,避免使用成人沐浴露,选择婴儿专用无泪配方产品。
换尿布后需及时清洁臀部,用柔软毛巾蘸干水分,涂抹婴儿护臀膏,预防红臀。衣物选择纯棉、宽松、无荧光剂的款式,衣物和被褥需单独清洗,避免残留洗涤剂刺激皮肤。
科学喂养:满足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
1、母乳喂养:天然的“黄金食物”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新生儿出生后尽早开始母乳喂养,6 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母乳富含免疫因子、蛋白质、乳糖等,能增强宝宝免疫力,促进肠道发育。
喂养时需注意姿势:摇篮式(宝宝头枕在妈妈臂弯,身体贴近腹部)、侧躺式(适合剖宫产妈妈)等,确保宝宝嘴巴含住乳晕而非仅乳头,避免乳头皲裂。按需喂养,宝宝饿了会表现出觅食、吸吮手指等信号,每次喂养时间适中,两侧乳房交替进行。
2、配方奶喂养:母乳不足时的替代选择
若因特殊原因无法母乳喂养,需选择适合新生儿的配方奶粉。冲泡前需洗手,奶瓶、奶嘴消毒(沸水煮沸或使用消毒器)。严格按照奶粉说明的比例冲泡,过浓易导致消化不良,过稀则营养不足。
喂养时让奶瓶倾斜,使奶嘴充满奶液,避免宝宝吸入空气。喂完后将宝宝竖抱,轻拍背部直至打嗝,减少吐奶。剩余奶液需丢弃,不可重复加热喂养。
健康观察:警惕异常信号
1、体温监测
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差,易受环境影响。正常体温有一个适宜范围,超过这个范围为发热,低于则为体温过低。测量体温可选择腋下测温(安全方便),测量前擦干汗液,夹紧体温计一段时间。
若发热,先检查是否穿盖过多,适当减少衣物后再复测;若体温仍高或伴随精神差、拒奶,需及时就医。体温过低时,需加强保暖,包裹温暖的衣物或使用热水袋(水温不高,外包毛巾,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2、大小便观察
大便:出生后几天内排出墨绿色胎便,之后逐渐转为黄色糊状便。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次数较多,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大便相对干燥,次数较少。若大便呈稀水状、带血或黏液,或长时间不排便,需及时咨询医生。
小便:出生后几天内尿量较少,之后尿量增多,尿液呈淡黄色。若尿量明显减少、尿液浑浊或呈粉红色(可能是尿酸盐结晶,一般不久会消失,持续不消失需就医),需警惕脱水。
3、黄疸观察
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现象,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一段时间后达高峰,再逐渐消退,宝宝精神好、吃奶正常。病理性黄疸则出现早(出生 24 小时内)、消退晚、黄疸程度重(面部、躯干、四肢均发黄),或退而复现,需及时就医治疗(如蓝光照射)。
观察黄疸可在自然光下,轻压宝宝皮肤(如额头、胸部),若松开后皮肤呈黄色,提示黄疸存在,需记录黄疸出现和消退的时间,必要时监测经皮胆红素值。
新手父母的心理调适
照顾新生儿是一项体力与精力的考验,新手父母易出现焦虑、疲惫等情绪。此时需学会寻求帮助:家人可分担夜间喂养、换尿布等工作,让父母有时间休息;与其他新手父母交流经验,缓解心理压力;若出现持续情绪低落、失眠等情况,需及时向医生或心理师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