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发布时间:2025-09-18 15:22:06
郑永新
唐山市开平医院
“孩子才 3 岁,医生说有包茎,需要手术吗?是不是等长大了再做更安全?” 很多家长对小儿包茎手术存在 “拖延心理”,觉得孩子太小经不起手术,想等青春期后再处理。但儿科医生提醒:小儿包茎若长期不干预,可能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影响阴茎发育,甚至增加成年后生殖健康风险。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孩子,“尽早手术” 比 “拖延等待” 更有利于健康,把握合适的手术时机,才能避免潜在危害。
先搞懂:什么是小儿包茎?生理性与病理性要分清
包茎是指包皮口狭窄或包皮与阴茎头粘连,导致包皮无法上翻露出阴茎头。新生儿几乎都存在生理性包茎,这是正常现象—— 包皮与阴茎头之间有自然粘连,起到保护阴茎头的作用,随着年龄增长,多数孩子的包皮会逐渐与阴茎头分离,包皮口也会逐渐宽松,到 3-4 岁时,约 90% 的生理性包茎会自行缓解。
但如果孩子3 岁后仍存在以下情况,可能是病理性包茎,需要干预:包皮口严重狭窄,无法上翻,甚至排尿时包皮鼓起像 “气球”;反复出现包皮炎、龟头炎(表现为包皮红肿、疼痛、分泌物增多);排尿困难,尿流细弱或排尿时哭闹。这类病理性包茎不会自行好转,拖延可能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为什么说“越早手术越好”?拖延可能埋下 3 大隐患
反复感染,损伤泌尿系统
病理性包茎会导致包皮垢堆积在包皮与阴茎头之间,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引发反复的包皮炎、龟头炎,甚至上行感染导致尿道炎、膀胱炎。长期慢性炎症还可能破坏包皮口的皮肤黏膜,使狭窄加重,形成恶性循环。临床中,不少孩子因反复感染就诊时,包皮已与阴茎头严重粘连,增加了手术难度。
影响阴茎发育,导致外观异常
青春期前是阴茎发育的关键时期,若包茎长期存在,包皮口的束缚会限制阴茎头的正常生长,可能导致阴茎发育偏小或阴茎头变形。此外,长期排尿时包皮鼓起,尿液残留还可能导致包皮外口扩张,形成“包茎嵌顿”,出现阴茎头缺血、水肿,严重时需紧急手术松解。
增加成年后生殖健康风险
成年后才处理的包茎患者,性生活时可能因包皮口狭窄出现疼痛、撕裂,还可能增加早泄风险。更重要的是,长期包皮垢刺激是阴茎癌的危险因素之一,虽然发生率极低,但及时手术能从根源上降低这种风险。
手术时机:3-6 岁是黄金期,恢复快、风险低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太小无法耐受手术,其实3-6 岁是小儿包茎手术的理想年龄段:此时孩子的阴茎已具备一定发育基础,手术视野清晰;孩子的配合度逐渐提高,术后护理相对容易;且离青春期尚有时间,能避免包茎对发育的影响。
手术方式通常为“包皮环切术”,属于小型手术,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全程约 20 分钟,创伤小、出血少。术后 1-2 周即可恢复,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影响很小。相比之下,青春期后手术,由于阴茎发育已受影响,且可能存在慢性炎症粘连,手术难度和恢复时间都会增加。
术后护理:做好3 点,加速恢复
保持伤口清洁:术后每天用温水清洗伤口,遵医嘱涂抹抗生素软膏,避免尿液污染敷料;
避免剧烈活动:术后1 周内不让孩子跑跳、攀爬,减少伤口摩擦和出血风险;
观察排尿情况:若出现排尿困难、伤口红肿渗液,及时联系医生处理。
小儿包茎手术并非“越小越好”,但病理性包茎一定 “不能拖延”。3-6 岁的黄金期手术,既能避免感染和发育问题,又能降低手术风险和难度。家长若发现孩子有包茎相关症状,应尽早带其到儿科或小儿泌尿外科检查,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手术 —— 早发现、早干预,才能为孩子的生殖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