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瘦高年轻人当心气胸!运动后胸痛憋气要警惕

发布时间:2025-09-18 15:22:19

李亚超

高邑县医院   普外科

 

 

“打完球突然胸口剧痛,喘不上气,以为是岔气,结果查出气胸,差点要了命!” 生活中,不少瘦高体型的年轻人在剧烈运动后遭遇过这种险情。气胸,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疾病,却特别 “青睐” 瘦高个的青少年和年轻男性,尤其是在剧烈运动、咳嗽或突然用力后容易发作。了解气胸的典型症状和高危因素,才能在突发不适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先搞懂:什么是气胸?肺“破了个洞” 导致的急症

我们的肺就像两个气球,被胸腔包裹着,正常情况下肺完全膨胀,充满胸腔。气胸是指肺表面出现“破口”,肺泡内的空气漏到胸腔里,导致胸腔内压力升高,压迫肺部使其无法正常膨胀,就像气球被扎破后瘪了一块。

胸腔内的空气越多,肺部受压越严重,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同时,空气刺激胸膜,引发剧烈胸痛。根据破口是否闭合,气胸分为“闭合性气胸”(破口自行闭合,空气不再增多)和 “张力性气胸”(破口持续漏气,胸腔内压力越来越大,可能压迫心脏和大血管,危及生命)。后者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在短时间内导致休克,必须紧急抢救。

 

为什么瘦高年轻人容易“中招”?这 3 个原因是关键

临床数据显示,气胸患者中,20-40 岁的瘦高男性占比超过 60%,这与他们的身体结构特点密切相关:

肺组织发育与体型不匹配:瘦高体型者的胸廓生长速度快于肺组织,导致肺尖部的肺泡被牵拉、拉伸,变得薄弱,就像被拉薄的气球壁,容易破裂;

肺泡弹性差:年轻男性的肺泡弹性尚未完全稳定,加上瘦高者肺尖部压力较高,剧烈运动或突然用力时,薄弱的肺泡易因压力骤增而破裂;

缺乏肌肉保护:瘦高体型者胸壁肌肉较薄,对肺部的支撑和保护作用较弱,肺部更易受外力或压力变化影响。

此外,长期吸烟、有肺部基础疾病(如肺炎、肺结核)、曾发生过气胸的人,复发风险也会显著升高。

 

警惕:气胸发作有3 个典型信号,别当成 “岔气”

气胸发作时的症状极具特点,尤其是在剧烈运动(如打篮球、跑步、举重)、咳嗽、大笑或突然弯腰提重物后出现以下表现,要立即警惕:

突发胸痛:多为单侧胸口锐痛,像被针扎或刀割一样,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加重,有时疼痛会放射到肩膀或背部。很多人会误以为是“岔气”,但岔气的疼痛多随身体活动缓解,而气胸的胸痛持续不减轻;

呼吸困难:感觉“气不够用”,喘不上气,活动后更明显。如果胸腔内积气少,可能只是轻微憋气;若积气多,即使安静坐着也会呼吸困难,嘴唇发紫;

刺激性咳嗽:空气刺激胸膜引发的干咳,无痰或痰量极少,咳嗽时胸痛会加剧。

曾有一位19 岁的瘦高男生,打完篮球后出现胸痛、憋气,以为是岔气,硬扛了 3 小时,直到嘴唇发紫才被送往医院,检查发现是张力性气胸,肺部被压缩 80%,经紧急排气后才脱离危险。因此,出现上述症状绝不能大意,尤其是瘦高体型者,需立即就医。

 

关键:突发气胸这样处理,别硬扛

一旦怀疑气胸,正确的处理方式可能救命:

立即停止活动:原地休息,保持镇静,避免剧烈运动或用力咳嗽,减少肺部负担和空气泄漏;

采取舒适体位:半坐或侧卧,不要平躺,这样能减轻肺部压迫,缓解呼吸困难;

尽快就医:拨打急救电话或由他人送往医院,告知医生“突发胸痛、憋气,可能是气胸”,以便医院提前准备抢救设备。

到医院后,医生通过胸片或CT 就能快速确诊,治疗方式根据病情而定:少量积气可自行吸收,只需观察;积气较多时,需用针头或胸腔闭式引流管排出气体,让肺部重新膨胀;若破口较大或反复发作,可能需要手术修补肺组织,降低复发风险。

气胸虽然来势汹汹,但早发现、早治疗预后良好。瘦高体型的年轻人尤其要注意:运动前做好热身,避免突然剧烈运动或过度用力;有气胸病史者,尽量避免潜水、跳伞等高压或低压环境下的活动;一旦出现突发胸痛、憋气,别当成“小毛病” 硬扛,及时就医才能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