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大腿根突现鼓包?小心腹股沟疝,及时处理防“卡肠”

发布时间:2025-09-18 15:23:09

王森

廊坊市安次区医院普通外科

 

 

“大腿根突然鼓了个包,站着明显,躺平就不见了,走路时还有点坠着疼 —— 这是什么怪毛病?” 不少人出现这种症状时会以为是 “肌肉拉伤” 或 “淋巴结肿大”,殊不知这可能是腹股沟疝在 “报警”。作为最常见的疝病,腹股沟疝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肠子被 “卡住”,引发肠坏死等致命风险。

 

腹股沟疝的“典型模样”,3 个特点帮你识别

腹股沟疝的“鼓包” 多位于大腿根与下腹部交界的腹股沟区,有 3 个鲜明特征,能帮你快速识别:

“站出躺消” 是核心:站立、行走、咳嗽或搬重物时,包块明显突出,大小从黄豆到鸡蛋不等;平躺后包块可自行回纳,用手轻轻一推就能消失。这种 “可复性” 是腹股沟疝区别于其他肿块的关键。

伴随坠胀或隐痛:包块突出时,局部常有轻微坠胀感,像“揣了个小石子”,长时间站立或走路后更明显,休息平躺后缓解。

男性比女性更常见:男性腹股沟区有精索穿过,腹壁天然存在薄弱点,加上频繁腹压增加,发病率是女性的12 倍,尤其是中老年男性和肥胖者。

 

别轻视!这个“小包” 可能 “卡住” 肠子

腹股沟疝的本质是腹壁上出现了一个“破洞”,腹腔内的肠管、脂肪等组织会通过破洞突出。初期包块能自由进出 “破洞”,但随着时间推移,破洞会越来越大,风险也随之升级:

“卡住” 导致嵌顿:若突然用力,肠管可能被强行挤入疝囊,卡在 “破洞” 处无法回纳,称为 “嵌顿疝”。此时包块会突然增大,且伴有剧烈疼痛,无法推回。

肠坏死风险:嵌顿超过4 小时,被卡住的肠管会因缺血逐渐坏死,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若不紧急手术,可能引发腹膜炎、败血症,死亡率高达 10%。

临床中,不少患者因“包块不疼”“能自己回去” 而拖延,直到嵌顿时才就医,不仅手术难度增加,恢复也更慢。

 

这些人最容易“招惹” 腹股沟疝,要提前警惕

腹股沟疝偏爱“盯上” 腹壁薄弱或腹压长期偏高的人,以下几类需重点关注:

中老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腹壁肌肉逐渐松弛,加上前列腺增生导致排尿费力,更易出现疝病。

长期腹压高的人:如慢性咳嗽、长期便秘、频繁搬重物、肥胖、孕妇等,持续的腹压冲击会让腹壁薄弱点逐渐“撑破”。

有家族史或手术史者:家族中有人患疝病,或曾做过腹股沟区手术,腹壁结构可能更脆弱,复发风险较高。

这类人群若发现大腿根有异常包块,即使无症状,也建议尽早检查,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麻烦。

 

发现包块后该怎么办?别做这2 件事

怀疑腹股沟疝时,正确应对能降低风险:

不要“用力按压” 或 “强行推回”:尤其是包块突出伴有疼痛时,盲目用力可能损伤肠管,增加嵌顿风险。若包块无法回纳,需立即就医。

不要“用疝气带长期勒住”:疝气带只能暂时阻止包块突出,无法修复腹壁破洞,长期使用还可能压迫局部组织,导致血液循环变差,增加嵌顿风险。

正确的做法是:发现包块后避免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尽快到普外科或疝专科就诊。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和超声就能确诊,明确病情后制定治疗方案。

 

治疗:手术是唯一根治方法,别等“卡住” 再做

腹股沟疝的腹壁破洞无法自行愈合,手术是唯一根治手段。目前常用的“腹腔镜疝修补术”“开放无张力修补术”,通过补片加固腹壁薄弱点,创伤小、恢复快,术后 1-2 天即可出院,复发率低于 1%。

尽早手术更安全:无症状的小疝可择期手术,但建议在嵌顿前完成;有症状或包块逐渐增大者,应尽早手术,避免急诊手术风险。

嵌顿时必须紧急手术:一旦发生嵌顿,需在4-6 小时内手术松解,否则可能切除坏死肠管,术后恢复时间延长 3-5 倍。

 

大腿根的“鼓包” 虽小,却是身体发出的重要信号。记住,腹股沟疝的 “可复性包块” 不是小事,拖延可能让肠子 “遭殃”。及时就医、尽早手术,才能彻底解决问题,避免危险发生。对高发人群来说,控制腹压、适当锻炼腹壁肌肉,也是预防疝病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