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儿童近视能逆转?3步分清真假,别急着配镜

发布时间:2025-09-18 15:23:45

张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五官科

 

 

“孩子看黑板模糊,是不是近视了?能通过按摩、眼药水恢复吗?”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视力下降就慌了神,要么急于配眼镜,要么轻信 “逆转近视” 的偏方。其实,儿童近视有 “假性” 和 “真性” 之分,假性近视通过科学干预可以恢复,而真性近视一旦发生则不可逆转。学会 3 步区分法,才能避免盲目处理,保护孩子的视力。

 

先搞懂:假性与真性近视,本质完全不同

假性近视是眼球的“临时疲劳”—— 儿童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晶状体变凸,导致暂时看不清远处,就像相机镜头调焦失灵。这种情况多见于 6-12 岁儿童,视力下降多为突然发生,休息后可部分缓解。

真性近视则是眼球结构发生了改变—— 眼轴变长,就像相机的 “暗箱” 被拉长,远处物体的光线无法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导致永久性视力下降。

简单说,假性近视是“功能异常”,真性近视是 “结构改变”,两者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

 

3 步区分法:在家初筛 + 医院确诊,避免误判

第一步:观察“视力波动”,初步判断

假性近视的视力波动明显:孩子可能早上视力较好,下午或晚上因用眼疲劳看不清;休息1-2 天后,视力会有所回升;看远处时眯眼、揉眼,但遮盖一只眼睛后,另一只眼睛的视力可能正常。

真性近视的视力则相对稳定:无论休息与否,看远处始终模糊,且度数越高,模糊程度越严重;部分孩子会抱怨“看远处的字有重影”,或习惯性歪头看东西。

第二步:用“散瞳验光” 区分,金标准

到医院做散瞳验光是区分真假近视的关键。散瞳药能让睫状肌完全放松,消除痉挛状态:

若散瞳后视力恢复正常,验光无近视度数,说明是假性近视;

若散瞳后仍有近视度数,且视力未恢复,则为真性近视。

很多家长担心散瞳对孩子眼睛有害,其实这种顾虑没必要:散瞳后的短暂畏光、看近模糊是正常反应,药效消失后即可恢复,不会损伤视力。反而,不做散瞳就盲目配镜,可能将假性近视“固化” 为真性近视。

第三步:结合“眼轴长度”,预测进展

通过眼科超声测量眼轴长度,能进一步判断:

假性近视的眼轴在正常范围内(6-12 岁儿童眼轴约 21-24 毫米);

真性近视的眼轴明显偏长(如8 岁孩子眼轴超过 23 毫米,大概率为真性近视)。

定期监测眼轴还能预测近视进展:眼轴增长越快,近视度数加深越明显,需尽早干预。

 

应对方式:假性可恢复,真性要控制

假性近视:科学干预,让视力回归

减少近距离用眼:每次看书、用电子设备不超过20 分钟,休息时远眺 5 米外的物体;

热敷+ 户外活动:每天用 40℃左右的毛巾热敷眼睛 10 分钟,促进睫状肌放松;保证每天 2 小时以上户外活动,阳光能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抑制眼轴增长;

必要时用“放松药物”:若睫状肌痉挛严重,医生可能短期开具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0.01%),帮助缓解痉挛,但需遵医嘱使用。

多数假性近视通过3-6 个月干预,视力可恢复正常,无需配镜。

真性近视:控制进展,避免度数飙升

真性近视无法逆转,盲目尝试“针灸、按摩、护眼仪” 等方法只会耽误时间。正确做法是:

及时配眼镜:度数超过100 度时,需佩戴合适的框架眼镜,避免因视物模糊导致用眼疲劳,加速度数加深;

控制用眼习惯:每用眼30 分钟休息 5 分钟,书桌灯光需柔和;

医学干预手段:若每年近视度数增长超过100 度,可在医生指导下佩戴角膜塑形镜,或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

 

关键提醒:别信“逆转近视” 的谎言

很多商家宣称“通过训练、仪器能治愈近视”,这些都是骗局。真性近视的眼轴变长是不可逆的,任何方法都无法让眼轴缩短,所谓 “降低度数” 多是利用假性近视的波动性误导家长。

 

儿童近视管理的核心是“早发现、早区分、早干预”。发现孩子视力下降后,先通过视力波动初步判断,再到医院做散瞳验光和眼轴检查,明确是假性还是真性。假性近视通过科学用眼可恢复,真性近视则需控制进展 —— 盲目配镜或轻信偏方,都可能让孩子的视力越来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