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发布时间:2025-11-04 17:34:40
姚灵艳
石家庄市藁城人民医院
家人出现口角歪斜、言语不清或单侧肢体无力时,可能是中风。全球每6秒有1人死于中风,中国每年新增超200万例。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黄金抢救时间窗的把握决定患者的生存质量。
黄金时间窗:3-4.5小时的生死竞速
临床研究表明,中风发生后,脑细胞以每分钟190万个的速度死亡。这一阶段被称为“超早期治疗窗口”,是逆转脑损伤的唯一机会:
1、3小时内: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可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使80%患者神经功能显著改善。
2、3-4.5小时:溶栓治疗仍有效,但出血风险随时间递增,每延迟15分钟,良好预后概率下降10%。
3、超过4.5小时:溶栓治疗可能导致脑出血,需通过血管内介入取栓术(时间窗可延长至6-24小时)或保守治疗,但后遗症风险大幅增加。
案例:2025年杭州某患者突发中风,家属在症状出现后2小时拨打120,送医后通过绿色通道40分钟内完成CT检查并启动溶栓治疗,患者3天后即可独立行走。而另一例延迟6小时送医的患者,虽保住生命,却遗留左侧肢体完全瘫痪。
时间争夺战:从症状识别到院前急救
1、 快速识别:记住“FAST”口诀
F(Face):让患者微笑,观察一侧嘴角是否下垂。
A(Arm):抬双臂平举10秒,看是否有一侧无力下垂。
S(Speech):让患者重复简单句子,观察是否含糊不清或无法表达。
T(Time):立即拨打120,并记录发病时间。
误区:约40%患者误将中风症状当作“疲劳”或“颈椎病”,导致送医延迟。需警惕:突发剧烈头痛、视力模糊、平衡障碍等非典型症状。
2、 院前急救:争分夺秒的5个关键动作
保持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
禁止喂食喂水:避免误吸或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移动头部:防止颈椎损伤加重脑出血。
测量血压血糖:若血压过高(>180/110mmHg)需告知急救人员。
准备病历卡:随身携带写有基础疾病、用药情况的卡片,加速院内诊断。
数据:规范院前急救可使患者到院至溶栓时间(DNT)缩短至30分钟内,而延迟1分钟,溶栓有效率下降1.2%。
院内绿色通道:多学科协作的生命接力
当救护车抵达具备卒中中心的医院后,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正式开始:
1、急诊分诊:护士10秒内完成初步评估,启动卒中绿色通道。
2、影像检查:15分钟内完成头颅CT,区分缺血性(脑梗死)与出血性中风。
3、多学科会诊:神经内科、介入科、影像科医生10分钟内制定方案。
4、溶栓/取栓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45分钟内接受溶栓,大血管闭塞者6小时内实施机械取栓。
技术突破:2025年国内三级医院已普及“AI辅助影像诊断系统”,CT扫描后3秒即可识别血栓位置,为取栓术争取宝贵时间。
错过黄金期:康复与二级预防的长期战役
若患者未能在黄金时间内接受治疗,仍需通过以下方式改善预后:
早期康复:发病24小时后启动床边康复,包括肢体被动运动、语言训练等。
药物治疗: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预防复发,控制血压(<140/90mmHg)、血糖(空腹<7mmol/L)。
危险因素管理:戒烟、限酒、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将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8mmol/L以下。
案例:2025年北京某患者因延误送医遗留右侧偏瘫,通过6个月的康复训练,结合经颅磁刺激治疗,最终恢复独立行走能力。
预防胜于治疗:构筑中风防火墙
1、高危人群筛查:40岁以上人群定期检测颈动脉斑块、房颤,控制“三高”。
2、生活方式干预:DASH饮食(低盐、高钾、高纤维),每日钠摄入量<2.3克。
3、急救网络建设:社区推广“中风120”小程序,实时定位最近卒中中心。
数据:通过一级预防,可使中风发病率降低80%,而规范二级预防可使复发风险下降32%。
时间就是大脑,行动决定未来
中风抢救需争分夺秒,家庭应学会FAST识别法,及时拨打120,记录发病时间,保持患者平卧。每秒抢救都是对生命的尊重。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