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稳住血压,健康长寿不是梦

发布时间:2025-11-04 17:36:21


冯利娟

涉县更乐镇卫生院

 

在追求健康长寿的道路上,血压就像“隐形的健康卫士”,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命质量。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23》显示,我国 18 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达 23.2%,意味着每 4 个成年人中就有 1 位高血压患者。更令人担忧的是,约 50% 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而知晓病情者的控制率不足 50%。事实上,只要科学稳住血压,就能为健康长寿筑牢根基。

 

血压:生命运转的“压力调节器”

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分为收缩压(高压)和舒张压(低压)。正常成年人的理想血压为低于 120/80毫米汞柱120-139/80-89毫米汞柱 属于正常高值,超过 140/90毫米汞柱则被诊断为高血压。

血压维持着全身血液的正常循环,为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输送氧气和营养。一旦血压长期失控,血管会像“过度充气的轮胎”,逐渐失去弹性,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并发症。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的 3-5 倍,而有效控制血压可使脑卒中风险降低 48%,心肌梗死风险降低 20%。

 

揪出血压失控的“隐形推手”

血压波动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是饮食因素,高盐饮食是“血压杀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 5 克,但我国居民平均摄入量高达 10.5 克,过量的钠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升高血容量,进而推高血压。其次是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熬夜会打乱交感神经节律,使血管持续收缩;吸烟产生的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过量饮酒则会直接刺激血管,导致血压骤升。

此外,肥胖、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也是重要诱因。体重指数(BMI)超过 28 的肥胖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是正常体重者的 2.5 倍;长期久坐不动会使血管弹性下降,而规律运动可使收缩压降低 5-10毫米汞柱;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会激活交感神经,导致血压短期急剧升高。

 

科学控压:从生活细节入手

稳住血压无需“一刀切”,而是要建立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在饮食方面,应坚持 “低盐、高钾、高纤维” 原则,减少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如菠菜、芹菜)、水果(如香蕉、橙子)和全谷物(如燕麦、糙米),钾元素可促进钠排出,帮助调节血压。

运动是控压的“天然良药”,建议每周进行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时心率保持在(220 - 年龄)×60%70%,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骤升。同时,每周可搭配 2 次力量训练,如举哑铃、练瑜伽,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血管功能。

情绪管理也不容忽视,长期精神紧张者可通过冥想、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每天保持 30 分钟的 “放松时间”,避免情绪波动对血压的影响。此外,戒烟限酒是关键,吸烟不仅升高血压,还会增加血栓风险,而男性每日饮酒量应不超过 25 克酒精(约等于啤酒 750 毫升),女性不超过 15 克酒精(约等于红酒 150 毫升)。

对于已确诊高血压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增减剂量。常用的降压药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并发症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定期监测血压,根据血压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监测:掌握血压“动态密码”

很多人认为“没有头晕头痛就不用测血压”,这种想法恰恰埋下了健康隐患。高血压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被称为 “无声的杀手”,等到出现症状时,器官可能已受损。因此,定期监测血压至关重要。

健康成年人应每年至少测量 1 次血压,正常高值人群每 3-6 个月测量 1 次;高血压患者需每天早晚各测量 1 次,测量前应安静休息 5-10 分钟,避免情绪紧张、吸烟、饮浓茶或咖啡,以获得准确的血压值。建议使用电子血压计,测量时采取坐位,手臂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连续测量 2-3 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稳住血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健康习惯。从调整饮食、规律运动,到情绪管理、定期监测,每一个细节都在为健康长寿“加分”。只要科学控压,让血压始终保持在正常范围,健康长寿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