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发布时间:2025-11-04 17:36:37
郝淑珍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涉城镇卫生院
对糖尿病患者(“糖友”)而言,饮食管理是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第一道防线”。科学饮食能稳定血糖、保证营养均衡、提升生活质量。但很多糖友常陷入“不敢吃”“吃不对”误区,像拒吃主食、依赖无糖食品等。这份饮食管理全攻略,从原则到细节,助糖友掌握“吃的学问”。
饮食管理核心原则:“控总量、调结构、稳节奏”
饮食管理关键是“合理分配”而非“节食”,围绕三大原则展开:
控制总热量以维持健康体重:根据年龄、性别、体力活动水平计算每日所需热量。如轻体力活动成年男性约2000 - 2200 千卡/日,女性约 1800 - 2000 千卡/日;超重或肥胖糖友适当减少(300 - 500 千卡/日),消瘦者增加以防营养不良。
调整营养结构以均衡三大营养素: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比例。碳水化合物占50% - 60%,选低升糖指数食物;蛋白质占 15% - 20%,以优质蛋白为主;脂肪控制在 20% - 30%,减少饱和与反式脂肪摄入。
规律进餐以稳定血糖节奏:避免饥饱不均,建议“三餐定时定量”或在医生指导下“少食多餐”(如三餐 + 2 次加餐)。每餐间隔 4 - 6 小时,加餐选苹果、原味坚果等防血糖波动。
各类食物选择指南:“选对的,吃对量”
主食:拒绝“一刀切”,选对种类控好量
主食是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也是控糖重点。很多糖友认为“不吃主食能降血糖”,但这会导致低血糖、营养不良,甚至引发酮症。正确做法如下:选种类:优先选低GI、高膳食纤维主食,如全谷物(燕麦等)、杂豆类(红豆等)、薯类(红薯等),替代部分精米白面,如用“1/3糙米 + 1/3精米 + 1/3杂豆”煮成的杂粮饭,GI值比纯白米饭低约30%。控分量:根据体力活动调整,轻体力活动者每餐主食约1拳头大小(生重50 - 75克),全天200 - 300克。避免“菜泡饭”“粥”等形式,煮得越软烂的主食升糖越快,若喝粥,可搭配蔬菜和蛋白质,且粥煮不超过20分钟。
蛋白质:优质摄入,增强饱腹感
蛋白质可延缓胃部排空,稳定餐后血糖,维持肌肉量,预防并发症。糖友每日蛋白质摄入量约1.2 - 1.5克/公斤体重(如60公斤糖友每日需72 - 90克),选择时遵循“优质优先”原则。优选来源有:鱼(尤其是深海鱼,如三文鱼、鳕鱼,每周2 - 3次,每次100克)、虾、去皮禽肉(鸡胸肉、鸭肉)、瘦畜肉(牛肉、猪里脊)、鸡蛋(每天1个,胆固醇高者可咨询医生)、奶制品(无糖酸奶、低脂牛奶,每天300毫升)、豆制品(豆腐、豆浆,避免油炸豆制品如油豆腐)。烹饪方式以蒸、煮、炖、烤为主,避免油炸、红烧(少糖少盐),例如将炸鸡换成烤鸡胸肉,红烧肉换成清炖瘦肉。
蔬菜:多吃不限量,深色更优质
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热量及GI值低,能增加饱腹感、延缓血糖上升,是糖友“最佳搭档”。建议每日摄入300 - 500克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如菠菜、西蓝花等)占一半以上,因其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含量更高。推荐绿叶蔬菜(生菜等)、十字花科蔬菜(西蓝花等)、菌菇类(香菇等),可作为每餐主要配菜。注意避免把淀粉含量高的蔬菜(土豆等)当普通蔬菜吃,若吃了需减少主食量(如吃100克土豆减25克主食);烹饪时少油少盐,推荐清炒、凉拌或水煮后蘸少量调料,避免“油淋蔬菜”“糖醋蔬菜”。
水果:选对时间和种类,控制分量
很多糖友怕血糖升高不敢吃水果,其实选对时间、种类和分量就能放心吃。选时间:避开餐后立即吃(会致血糖叠加升高),建议两餐之间(如上午10点、下午3点)或运动后血糖稳定时吃,作为加餐。选种类:优先选低GI水果(GI<55),如苹果、梨等;避免高GI水果(西瓜、荔枝等),若吃需严格控量(如西瓜一次不超过100克),且当天减少主食量。控分量:每日摄入100- 200克(约1个中等苹果或一把草莓),勿一次吃太多。
糖友的饮食管理不是“一次性任务”,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生活方式。没有 “绝对不能吃” 的食物,只有 “不合适的量和吃法”。建议糖友每天记录饮食和血糖变化,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规律,定期咨询医生或营养师,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情况调整饮食方案。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