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居家自测血糖指南

发布时间:2025-11-04 17:37:10


乔卿
涿鹿县中医院

 

“血糖值又高了”“空腹和餐后血糖差这么多正常吗”—— 随着糖尿病患者群体扩大及健康管理意识提升,居家自测血糖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常规操作。但看似简单的扎针、滴血、读数,实则藏着不少学问。正确掌握自测方法,才能让血糖数值真正反映健康状况,为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哪些人需要居家自测血糖?

并非所有人都需频繁测血糖,以下人群是自测的重点对象:确诊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者,需通过自测调整用药剂量;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妊娠期女性等,可通过定期监测早发现异常;出现口渴多饮、体重骤降、乏力等疑似糖尿病症状者,自测可辅助初步判断。此外,术后、感染等特殊时期,血糖也可能波动,需临时监测。

 

自测前,这些准备不能少

选对工具是基础

血糖仪应选择通过国家认证的正规产品,优先考虑操作简便、出结果快、采血量少的型号。采血针建议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试纸需注意保质期,开封后通常建议3 个月内用完,且要密封保存,防止受潮影响准确性。购买时可对比不同品牌的性价比,同时确认是否容易购买到配套试纸。

做好身体与环境准备

测血糖前1 小时避免进食、饮用含糖饮料及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时也不宜检测,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血糖暂时升高。手指需用肥皂和流动水洗净并擦干,若刚从寒冷环境回来,可搓揉手指促进血液循环,让采血更顺利。准备一张记录纸,用于登记每次的测量时间、数值及身体状态,方便后续分析。

 

 

四步搞定血糖测量,新手也能一次成功

第一步:安装试纸

打开血糖仪,按照说明书提示插入试纸,确保试纸方向正确,多数仪器会显示“请采血” 字样,提示准备就绪。若出现错误代码,需检查试纸是否插反或过期。

第二步:采血操作

75% 酒精棉球擦拭指尖侧面(此处神经末梢较少,疼痛感轻),待酒精完全挥发后再采血,避免酒精残留影响数值。将采血针深度调至合适档位(通常新手选 2-3 档),对准擦拭部位轻轻一按,弃去第一滴血(可能含有组织液,数值不准),用试纸吸血区接住第二滴血,待血糖仪自动吸血完成。

第三步:读取结果

血糖仪通常3-5 秒即可显示结果,及时记录在血糖本上,包括日期、时间、餐前 / 餐后、数值及备注(如是否服药、有无不适等)。测量结束后,妥善处理用过的采血针和试纸,避免误伤他人。

第四步:仪器清洁

血糖仪表面可用干布擦拭,切勿用水冲洗或用酒精浸泡。长期不用时,需取出电池,放在干燥阴凉处保存。

 

血糖数值怎么看?关键节点要记牢

正常人群空腹血糖(禁食8 小时以上)应在 3.9~6.1毫摩尔/升,餐后 2 小时血糖低于 7.8毫摩尔/升;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建议控制在 4.4~7.0毫摩尔/升,餐后 2 小时血糖不超过 10.0毫摩尔/升,老年患者可适当放宽标准。

若出现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 或餐后 2 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需警惕糖尿病;数值在正常与异常之间(空腹 6.1~6.9毫摩尔/升,餐后 7.8~11.0毫摩尔/升)属于血糖偏高,提示胰岛素敏感性下降,需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单次数值异常不必恐慌,可能受偶然因素影响,连续 3 次测量异常则需就医。

 

这些误区会让结果“失真”,一定要避开

误区一:只测空腹血糖

很多人忽视餐后血糖监测,实则餐后血糖升高更能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尤其是2 型糖尿病患者,常先出现餐后血糖异常。

误区二:采血前用力挤手指

用力挤压会使组织液混入血液,导致测量值偏低。若血量不足,可从指根向指尖轻轻推挤,而非直接挤压采血点。

误区三:试纸随意存放

试纸怕潮、怕热、怕光照,不少人将其放在浴室或窗台,易导致试纸失效。正确做法是存放在原包装盒中,置于室温、干燥处。

 

居家自测血糖是健康管理的“晴雨表”,但它不能替代医院的专业检查。定期将血糖记录交给医生,结合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才能制定更科学的健康方案。掌握正确方法,让每一次测量都有意义,为身体筑起一道 “血糖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