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肠易激综合征怎么治不易反复?西医调菌群、中医疏肝脾

发布时间:2025-11-04 17:41:54

曹鹏飞

河北以岭医院脾胃病科

 

 

“前几天还拉肚子,这两天又好几天没便意,肚子胀得难受,检查却没查出问题 —— 到底怎么了?”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困扰,其实这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的典型表现。作为常见的功能性肠病,IBS 虽不危及生命,却会反复出现腹泻、便秘交替,或腹痛、腹胀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单纯靠 “止泻” 或 “通便” 只能治标,西医从调节肠道菌群入手,中医聚焦疏肝健脾,两者结合再配合生活调整,才能让症状不易反复。

 

先认清:IBS 的 “怪”,多与 “功能紊乱” 有关

肠易激综合征的核心是肠道功能异常,而非器官病变—— 做肠镜、血常规等检查,往往查不出明显问题,但肠道对刺激的 “敏感度” 会升高:

常见诱因:情绪焦虑、压力大(如加班、考试)、饮食不规律(吃辣、生冷食物)、肠道菌群失衡;

典型症状: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如今天拉水样便,3 天后又排便困难),伴随腹痛(多在肚脐周围,排便后缓解)、腹胀,症状反复超过 6 个月,且每周至少发作 3 次。

很多人误以为是“肠炎”“胃病”,盲目吃抗生素或泻药,反而加重肠道功能紊乱,导致症状更难控制。

 

西医:先调肠道菌群,让肠道“恢复秩序”

西医认为,肠道菌群失衡是IBS 的重要诱因 —— 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会影响肠道蠕动和消化吸收,进而引发腹泻或便秘:

补益生菌,平衡菌群:医生常推荐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益生菌制剂,通过补充有益菌,抑制有害菌繁殖,调节肠道蠕动(如缓解腹泻时的肠道过快蠕动,改善便秘时的蠕动不足)。建议选择活菌制剂,用温水送服(避免高温杀死活菌),按疗程服用,避免自行停药;

对症缓解症状:腹泻明显时,短期用蒙脱石散吸附肠道水分,减少排便次数;便秘严重时,选用聚乙二醇等渗透性泻药,温和软化粪便,避免用刺激性泻药(长期用会损伤肠道功能);

排查饮食诱因:通过记录“饮食日记”,找出加重症状的食物(如牛奶、豆类、辛辣食物),减少摄入。比如乳糖不耐受者喝牛奶后易腹泻,可换成无乳糖牛奶或酸奶。

 

中医:疏肝健脾是关键,改善“肠道内环境”

中医将IBS 归为 “腹痛”“泄泻”“便秘” 范畴,认为核心病机是 “肝脾不和”—— 情绪不畅(肝气郁结)会影响脾胃运化,导致肠道功能失调:

肝郁气滞型(情绪相关明显):若症状随情绪波动加重(如生气后腹痛、腹泻),伴随嗳气、胸闷,可在医生指导下用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缓解情绪相关的肠道不适;

脾虚湿盛型(腹泻为主):若腹泻频繁、大便稀溏,吃油腻食物后加重,伴随乏力、食欲缺乏,常用参苓白术散,健脾祛湿,增强肠道运化能力;

脾肾阳虚型(便秘为主):若便秘伴随大便干结如球状、怕冷、手脚冰凉,可用四神丸,温肾健脾、润肠通便;

辅助调理:按揉足三里(膝盖下3 指)、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间),每次 1 分钟,每天 2 次,帮助疏肝健脾,改善肠道功能。

 

这样做,让IBS 不易反复

中西医结合,标本兼顾:急性期用西药快速缓解症状(如益生菌+ 止泻 / 通便药),稳定期用中药调理体质(如疏肝健脾),避免单一用药导致的 “治标不治本”;

管理情绪,减少刺激:压力是IBS 的 “催化剂”,可通过运动(如瑜伽、快走)、冥想、听音乐等方式减压,避免长期焦虑、熬夜;

规律饮食,细嚼慢咽: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少吃生冷、辛辣、过甜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芹菜),但便秘者需避免过量(可能加重腹胀);

不盲目用药:别因“腹泻” 就吃抗生素(IBS 多无细菌感染),也别长期依赖泻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避免肠道功能进一步紊乱。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核心是“长期管理”,而非 “一次性治愈”。无论是西医调节菌群,还是中医疏肝健脾,都需要配合生活方式调整,才能让肠道功能逐渐恢复稳定。若症状反复超过 3 个月,影响正常生活,建议及时就医,制定个性化方案 —— 只要方法得当,多数人能有效控制症状,减少复发,回归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