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发布时间:2025-11-04 17:44:15
王静
保定市满城区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
“刚还在说话,怎么突然嘴歪了,胳膊也抬不起来?是不是中风了?” 生活中,若家人突然出现这类异常,很多人会因不确定而犹豫,错过最佳抢救时间。中风(脑卒中)的黄金救治时间仅 4.5 小时,每延迟 1 小时,大脑功能恢复的可能性就下降 10%。学会 “120 原则”,3 步就能快速判断是否中风,为抢救争取关键时间,这个方法连急诊医生都推荐。
先明确:中风的“典型信号”,别与 “疲劳” 混淆
中风是大脑血管突然堵塞或破裂,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的急症,早期症状多突然出现,不会慢慢加重,常见信号有:突然嘴歪、流口水、单侧肢体无力、说话含糊不清、视物模糊、剧烈头痛等。这些症状不是“累了”“没睡好”,若出现,需立即用 “120 原则” 判断,而非等待 “会不会自己好”。
“120 原则”:3 步快速识别中风,人人能学会
“120” 不仅是急救电话,更是中风识别的简单口诀,对应 3 个判断步骤,操作简单,无需专业知识:
第1 步:“1 看脸”—— 观察面部是否对称,有无歪斜
让患者尝试微笑或做“呲牙” 动作,仔细观察面部:
判断标准:若出现一侧嘴角下垂、面部歪斜(如一侧眉毛比另一侧低、眼睛闭合不全)、流口水等情况,可能是中风信号;
原理:大脑控制面部肌肉的神经多交叉分布,若一侧脑血管堵塞,会导致对侧面部肌肉无力,出现不对称症状;
注意:不要误以为是“面瘫” 而拖延 —— 中风导致的面部歪斜常伴随其他症状(如肢体无力),而单纯面瘫多不影响肢体活动。
第2 步:“2 查胳膊”—— 双手抬高,看是否有一侧无力下垂
让患者双手掌心向上,伸直手臂,保持与肩膀同高,坚持10 秒:
判断标准:若一侧手臂明显无力,无法保持抬高姿势,或出现下垂、颤抖,甚至完全抬不起来,需高度警惕中风;
原理:大脑对肢体运动的控制具有“对侧支配” 特点,一侧大脑血管病变,会导致对侧肢体肌力下降,这是中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误区:别认为“胳膊没力气是累的”—— 中风导致的肢体无力是突然发生的,且多为单侧,与疲劳导致的双侧无力不同。
第3 步:“0 听说话”—— 听语言表达,看是否含糊不清
让患者说一句简单的话(如“今天天气很好”“我今年 50 岁”),仔细听其表达:
判断标准:若患者说话含糊、发音不清(如“天” 说成 “甜”)、语句不连贯,甚至无法说话、听不懂他人语言,可能是中风引发的语言障碍;
原理:大脑的语言中枢(如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若缺血,会影响语言的产生和理解,导致失语;
提醒:即使患者能说话,若表达不清晰,也需重视,不要因“能出声” 就忽视。
若符合“120 原则”,立即做 2 件事,别犹豫
马上拨打120,说清 3 个信息:
明确告知“疑似中风”(如 “家人突然嘴歪、胳膊抬不起来,可能是中风”),让急救车提前备好溶栓设备;
准确说明地址(如“XX 小区 3 号楼 2 单元 501”),避免因地址模糊耽误时间;
告知患者发病时间(如“10 分钟前突然出现症状”),帮助医生判断是否符合溶栓条件。
现场做好2 个防护,减少二次伤害:
让患者安静休息:若患者意识清醒,让其侧卧(避免平躺时呕吐误吸),保持环境安静,不要随意搬动(尤其是怀疑脑出血时,搬动可能加重出血);
不要喂水喂药:若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喂水、喂药可能引发呛咳窒息,需等医生评估后再处理。
2 个常见误区,别耽误抢救
“等症状缓解再去医院”:中风症状不会自行缓解,拖延会导致更多脑细胞坏死,即使后续治疗,也可能留下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先找家人商量,再决定去哪家医院”:中风抢救需争分夺秒,应立即拨打 120,由急救人员送往有中风绿色通道的医院,而非浪费时间纠结医院选择。
中风的抢救,“时间就是大脑”。学会 “120 原则”,能在关键时刻快速识别中风,避免因犹豫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建议全家都掌握这个方法,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中风高危人群的家庭 —— 提前学会识别,可能是挽救家人健康的关键。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