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去急诊科看病,为什么不是 “先来后到”?“三色分级” 是救命的排序规则

发布时间:2025-11-04 17:44:46

王悦

怀来县医院急诊科

 

 

“我先来的,凭什么他后来却先看?” 在急诊科,类似的质疑并不少见。很多人以为急诊就诊该 “按顺序排队”,却不知急诊科的核心原则是 “救命优先”—— 对心跳骤停、大出血等危急患者来说,每延迟 1 分钟,生命风险就增加一分。此时 “先来后到” 反而会耽误救命,而 “三色分级” 排序规则,正是通过快速识别病情轻重,让最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得到优先处理,这是急诊科守护生命的关键逻辑。

 

先弄清:急诊不“排队”,是为了 “抢时间”

急诊科的核心使命是处理“急危重症”,即可能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导致器官功能丧失的疾病。若严格按 “先来后到” 接诊,可能出现:心梗患者排队时错失黄金救治时间,而轻微擦伤患者占用急救资源的情况。临床数据显示,心梗患者从入院到开通血管的 “门 - 球时间” 若超过 90 分钟,死亡率会显著升高。因此,急诊科必须打破 “顺序就诊”,科学分级让急救资源向最危急的患者倾斜,这不是 “不公平”,而是对生命的最大尊重。

 

“红、黄、绿” 三色分级:给病情 “贴标签”,救命有顺序

我国急诊科普遍采用“三色分级” 制度(部分医院增加 “紫级” 对应传染病),医护人员会在患者就诊后 5 分钟内,通过询问病史、简单查体,快速判断病情并分级,不同颜色对应不同处置优先级:

红色分级:“立即救命”,优先处理

红色代表“濒危级”,患者随时可能死亡,需立即启动急救程序:

适用情况:心跳呼吸骤停、急性心肌梗死(胸痛剧烈伴大汗)、严重创伤大出血、窒息、休克、大面积烧伤等;

处置流程:患者无需挂号、不进候诊区,直接被送往抢救室,医护人员立即展开抢救,所有检查(如心电图、CT)优先安排,确保 “分秒必争”。

这类患者的救治优先级最高,哪怕后面排着几十人,也会第一时间处理,因为每延迟1 秒都可能意味着生命流逝。

黄色分级:“紧急处置”,30 分钟内接诊

黄色代表“紧急级”,患者病情可能进展为危重症,需在 30 分钟内接受治疗:

适用情况:持续剧烈腹痛(可能为宫外孕、阑尾炎)、中度外伤(骨折、头部外伤伴头痛呕吐)、急性哮喘发作(呼吸困难但未窒息)、高热持续不退(儿童体温>39℃伴抽搐)等;

处置流程:患者在急诊观察区候诊,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心率、血压、血氧),优先安排必要检查,避免病情恶化。若候诊期间病情加重,会立即升级为红色分级,转入抢救室。

绿色分级:“普通急诊”,按序就诊

绿色代表“非紧急级”,患者病情稳定,无生命危险,可按就诊顺序等待:

适用情况:轻微外伤、普通感冒发热(体温<38.5℃无抽搐)、慢性疾病急性加重(如糖尿病血糖轻度升高、高血压控制不佳但无头痛头晕)等;

处置流程:患者需正常挂号、候诊,等待红色、黄色分级患者处置完毕后,再按顺序就诊。这类患者的就诊时间可能较长,但病情不会在短时间内恶化,按序就诊可避免占用紧急救治资源。

 

普通患者去急诊:别慌!做好3 件事更高效

很多人因“怕排队” 或 “觉得急诊快”,轻微不适也去急诊,反而增加候诊时间。若你属于绿色分级情况,可做好这 3 点:

先判断是否“真的急”:若症状稳定(如轻微咳嗽、轻度腹泻),可选择社区医院或白天门诊,避免占用急诊资源;

候诊时别远离:候诊期间保持手机畅通,若叫号时不在场,可能需要重新排队;若出现症状加重(如突然胸痛、呼吸困难),立即告知护士,可能升级分级优先就诊;

带齐病史资料:就诊时携带既往病历、用药清单,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帮助医生快速了解病情,缩短诊断时间。

 

急诊科的“不按先来后到”,本质是 “按生命紧急程度排序”。对患者来说,理解 “三色分级” 规则,既能在自己或家人遭遇急危重症时,清楚 “为何能优先救治”,也能在病情稳定时,理性选择就诊方式,避免盲目涌向急诊。记住:急诊科的每一项规则,都是为了让更多生命得到及时救治,这是比 “排队公平” 更重要的 “生命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