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颈动脉斑块会掉进脑子吗?这3种最危险

发布时间:2025-11-04 17:46:43

王丽莉

承德市中心医院神经诊断科

 

 

“体检查出颈动脉斑块,会不会哪天掉下来堵脑子?” 拿到体检报告后,不少人会陷入这样的焦虑。其实,颈动脉斑块极少 “整体脱落”,但我国 30% 的脑梗都与它相关 —— 真正危险的是斑块破裂引发血栓,而非直接脱落。想远离脑梗风险,关键是分清斑块类型,这 3 种高危斑块尤其要警惕,别等出事才重视。

 

先理清:斑块很少“整体脱落”,血栓才是隐形隐患

颈动脉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物”,由脂质、纤维组织等构成,会逐渐与血管壁融合,像 “长在血管上的疤痕”,很难整块脱落。但不稳定斑块表面的 “纤维帽” 若破裂,内部的脂质和血栓成分会暴露在血液中,引发血小板聚集形成新血栓:小血栓可能随血流堵塞脑部小血管,引发腔隙性脑梗;大血栓则可能直接堵死颈动脉主干,导致脑部供血骤减,引发大面积脑梗。这种 “破裂 - 血栓” 的风险,比 “脱落” 更隐蔽、更致命,也是多数脑梗的诱因。

 

3 种高危斑块,是脑梗的 “定时炸弹”

不稳定软斑块:易破裂的“薄皮包子”

这类斑块的脂质核心大、纤维帽薄,就像“薄皮大馅的包子”,血压波动、情绪激动或剧烈运动时,纤维帽很容易破裂:

如何识别:超声报告常标注“低回声斑块”“不均质回声”,斑块表面不光滑;

高危人群:糖尿病、高血脂患者,长期吸烟者,他们的斑块脂质沉积快,纤维帽修复能力弱,更易发展为不稳定软斑块;

风险程度:破裂后24 小时内就可能形成血栓,短期内诱发脑梗的概率比稳定斑块高 10 倍。

大体积狭窄斑块:堵血管的“顽固路障”

当斑块体积过大,会挤压颈动脉管腔,导致血管狭窄,尤其是狭窄率≥70% 的重度斑块,风险极高:

如何识别:超声检查会提示“颈动脉狭窄率≥50%”,重度狭窄者可能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是脑梗的重要前兆;

风险程度:狭窄处血流湍急形成“湍流”,长期冲击会加速斑块破裂;同时脑部长期缺血,会让脑细胞对缺氧更敏感,一旦血栓形成,脑梗症状会更严重。

易出血斑块:藏着“内出血” 的危险

部分斑块内部会出现出血,导致斑块体积骤增、纤维帽变脆,进一步增加破裂风险:

如何识别:通过CTA 或颈动脉超声,可发现 “斑块内出血”“钙化不均匀” 等特征;

高危因素:长期服用抗凝药但血压控制不佳的人,血压骤升时,斑块内的微小血管易破裂出血;

风险程度:出血会让纤维帽变得更脆弱,破裂概率比普通斑块高8 倍,且出血后形成的血栓更易堵塞血管。

 

发现斑块别慌,做好3 件事防脑梗

定期复查,动态监测:稳定斑块(强回声、狭窄率<50%)每年查 1 次颈动脉超声;不稳定斑块或狭窄率≥50%,每 3-6 个月查 1 次,必要时做 CTA 明确斑块细节,及时发现变化;

控制基础病,减少刺激:高血压患者把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7毫摩尔/升,高血脂者遵医嘱服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和情绪激动,每天运动 30 分钟,少吃高油高盐食物,减少斑块破裂诱因;

遵医嘱干预,不盲目用药:不稳定斑块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和他汀类药物(加固纤维帽);狭窄率≥70% 且药物控制无效,出现反复头晕、眼前发黑时,可通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支架植入术,恢复血管通畅,降低脑梗风险。

颈动脉斑块不是“洪水猛兽”,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早识别高危斑块、科学干预,就能把脑梗风险降到最低。记住:定期监测、控制基础病,才是应对颈动脉斑块的关键,别让 “小斑块” 酿成 “大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