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发布时间:2025-11-07 10:42:58
常炯
邯郸市中心医院
早上起床一睁眼就鼻塞,擤半天鼻子也不通气;晚上躺下更难受,只能张着嘴呼吸,还总被憋醒——你是不是也以为这是“老感冒”没好透?其实,若鼻塞超过2周没缓解,大概率不是感冒,而是鼻炎在作祟。很多人把鼻炎和感冒混淆,拖到鼻塞影响睡眠、嗅觉下降才重视,反而让病情更难控制。
先分清:感冒鼻塞和鼻炎鼻塞不一样
感冒引起的鼻塞,通常和咽痛、咳嗽、发烧一起出现,属于“急性发作”,一般7~10天会随着感冒好转而消失,且大多不会反复;而鼻炎鼻塞是“慢性困扰”——过敏性鼻炎常突然发作,一接触花粉、尘螨就鼻塞,还会连打十几个喷嚏、流清水样鼻涕;慢性鼻炎则是鼻塞持续存在,可能白天轻、晚上重,或单侧鼻塞交替出现,很少伴随发烧、咽痛。
简单说:若鼻塞超2周不愈,或反复出现,别再当“感冒”扛着,及时排查鼻炎更关键。
这3种鼻炎,最容易让你“长期鼻塞”
过敏性鼻炎:“一碰就堵”的“季节病”
这是最常见的鼻炎类型,多由尘螨、花粉、宠物毛发等过敏原引发。这类鼻塞的特点是“阵发性”——接触过敏原就发作,避开后能缓解,还可能伴随眼睛痒、鼻子痒。
慢性肥厚性鼻炎:“持续堵”的“顽固派”
多由急性鼻炎反复拖延而来,比如每次感冒鼻塞都不重视,长期炎症刺激让鼻腔黏膜变厚、增生,导致鼻塞持续存在。这类患者常说“鼻子基本没通透过”,擤鼻子也只有少量黏鼻涕,严重时会出现嗅觉下降,甚至因为长期张口呼吸,早上起来口干舌燥、喉咙痛。
萎缩性鼻炎:“干着堵”的“特殊款”
相对少见,但危害不小,多和鼻腔黏膜萎缩、分泌物减少有关。患者除了鼻塞,还会觉得鼻腔干燥得难受,甚至有灼热感,偶尔擤鼻子会带血丝,严重时鼻腔里会有臭味。这类鼻炎多见于长期处于干燥环境或有鼻腔手术史的人群。
鼻塞久拖不处理,危害比你想的大
影响睡眠;引发并发症;长期鼻塞会让人不自觉地揉鼻子、擤鼻子,容易损伤鼻腔黏膜,导致鼻腔出血,形成“鼻塞-揉鼻-出血”的恶性循环。
怀疑鼻炎?先做这2项检查确诊
鼻内镜检查:看清鼻腔“内部情况” 医生会用细软管(带摄像头)伸入鼻腔,观察鼻腔黏膜是否充血、增厚,有没有息肉或分泌物,能快速判断是慢性鼻炎还是萎缩性鼻炎——比如慢性肥厚性鼻炎会看到黏膜肥厚,萎缩性鼻炎则是黏膜干燥、鼻腔变宽。
过敏原检测:找过敏性鼻炎的“元凶” 明确过敏原后,避开接触就是最好的“预防手段”。
科学缓解鼻炎鼻塞:治疗+护理双管齐下
对症用药:别滥用“通鼻药”
过敏性鼻炎:首选“鼻用糖皮质激素”,若打喷嚏、鼻子痒明显,可搭配口服抗组胺药,快速缓解过敏症状。
慢性肥厚性鼻炎:轻中度可先用鼻用激素+生理盐水洗鼻,若鼻塞仍严重,医生可能会建议“下鼻甲消融术”——通过微创缩小增生的黏膜,改善通气,术后恢复快,不用住院。
萎缩性鼻炎:重点是“保湿”,用生理盐水洗鼻(每天1~2次)保持鼻腔湿润,搭配薄荷油滴鼻剂,缓解干燥和鼻塞,避免用刺激性强的滴鼻药。 注意:长期用会让黏膜变“依赖”,反而加重鼻塞,甚至引发“药物性鼻炎”,一定要慎用。
日常护理:做好3件事,减少鼻塞发作
坚持生理盐水洗鼻:这是所有鼻炎的“基础护理”——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能冲走过敏原、分泌物,减轻黏膜刺激,每天1次,尤其适合过敏性鼻炎和慢性鼻炎患者。
避开“刺激源”:过敏性鼻炎患者春秋季出门戴口罩;家里定期除螨,不养宠物;慢性鼻炎患者别长期待在空调房,室内放加湿器;所有人都要远离二手烟、油烟,避免鼻腔黏膜受刺激。
调整生活习惯:鼻塞时别用力擤鼻子,可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晚上睡觉垫高枕头,减轻鼻腔充血,缓解鼻塞;平时多喝温水,保持鼻腔湿润,少吃辛辣、生冷食物,减少炎症刺激。
别踩这些“鼻炎误区”
误区1:“鼻炎是小毛病,不用治”——鼻炎不会“自愈”,长期鼻塞会引发鼻窦炎、中耳炎,还影响睡眠和生活,早干预才能少遭罪。
误区2:“过敏体质只能忍”——过敏性鼻炎不是“忍忍就过”,避开过敏原+规范用药,能有效控制症状,比如尘螨过敏还能做“脱敏治疗”,减少发作频率。
误区3:“鼻塞就用滴鼻剂”——速效滴鼻剂别超过7天,长期用会导致药物性鼻炎,反而让鼻塞更顽固,实在难受可先用生理盐水洗鼻,或遵医嘱用鼻用激素。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3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