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40年40人 纪念改革开放1978-2018主题报道 “杂交谷子之父”赵治海

发布时间:2018-06-29 09:43:19

河北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7:00—8:00《河北新闻》播出 《河北广播电视报》文字版精彩呈现

1977年冬,中断十多年的高考终于恢复。就像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全国有570万青年怀揣惊喜冲向考场,第二年的春季和秋季,先后有两拨人终圆大学梦,完成了改变命运的角力。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标签——“77、78级”。

“杂交谷子之父”赵治海

恢复高考了!他放下马鞭走进考场

402

40赵治海手捧的张杂谷谷穗几近手腕粗,长有30厘米

1977年冬,恰如一声春雷唤醒大地,恢复高考的消息传遍了神州华夏。对于第一届高考生来说,不仅仅是个人命运的改变,更从中诞生了无数栋梁之才,成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

“南有袁隆平、北有赵治海”。张家口市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所长赵治海,是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届考生,他与水稻专家袁隆平齐名,攻克了杂交谷子这项世界性技术难题,被誉为“杂交谷子之父”。

在赵治海的办公室里,有一个大大的瓷缸,里面放的不是字画,不是花草,而是十几个张杂谷的谷穗,每一个谷穗足有30厘米长。17岁时,在家乡怀来县谷子地里忙碌的赵治海不会想到,有一天他种下的谷子能长这么大,更不会想到他会和谷子结下一生的不解之缘。

赵治海回忆说:“种谷子最难的就是锄谷子和割谷子。当时锄地锄得手都破了,血落在谷子地里。割谷子的时候,一开始特别高兴,连蹦带跳,后来一会儿就腰疼得走不动了。”

1975年,赵治海从怀来县沙城中学毕业,文革时期实行推荐保送上大学,名额有限。赵治海只能回家,在生产队当了农民。他先是被派出去到盖房子的工地做小工,后来因为备战备荒,又去挖地道。干了一年时间,就回到生产队赶马车、耕地、种地,什么农活儿都干过。

对于赶马车的活儿,赵治海心满意足。一辆马车两个人赶,有时候一个人送货,另一个人就能休息。这时,他的唯一向往就是有朝一日能开上拖拉机。他笑称,那是因为觉着拖拉机听话,赶马车有时候马不听话。1977年,当同学告诉他恢复高考的消息时,赵治海还犹豫要不要放下马鞭走进考场。

“高考去,我想万一回来这活儿没有了,怎么办?我们队长说你去吧,回来还让你赶马车,我就去了。”赵治海回忆说。

1977年冬天,中断了11年的高考得以恢复,全国共有570万名考生步入考场,赵治海成为了最终被录取的27万学子中的一员。录取率4.8%,这是中国高考史上录取率最低的一届。

“考完了报志愿,最后一条是河北农业大学,专业待定。我说我哪个学校都行,就不想上这个学校,结果通知书下来,录取我的真就是这个学校。”当年考学的戏剧性,赵治海记忆犹新。

1982年,赵治海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张家口市农科院,师从当时国内谷子育种界“三驾马车”之一的崔文生,开始了谷子杂交育种。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高粱和水稻的杂交育种先后成功,谷子也被认为很快将取得突破,国内30多家科研机构普遍采用杂交高粱、杂交水稻育种的“三系法”进行攻关,却全都铩羽而归。为什么一定要套用三系法呢?赵治海想到了大学时期的光照温度敏感实验。

“谷子这东西品种不同,将来长得有的早,有的晚。就算是同一个品种,如果在长日照下,就长得很大,短日照下就很小,不同的品种表现不一样。品种和光周期有什么关联?哪个敏感、哪个不敏感?”赵治海琢磨的,就是这样一个试验。

通过改变光照、温度等条件,有些谷子的雄蕊将失去生育能力,这时再将雄蕊有生育能力的品种与其杂交,就可能寻找到杂交种。杂交的原理说起来简单,却是大海捞针式的艰难寻觅,几千个品种,其杂交排列组合方式几何级数放大。

1990年,赵治海团队发现了第一个光温敏型雄性不育株;1994年,谷子光温敏型雄性不育系“821”选育成功;2000年,世界上第一个谷子光温敏两系杂交种“张杂1号”诞生,亩产突破600公斤;2004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抗除草剂谷子杂交种“张杂2号”。目前,张杂谷的亩产纪录是810公斤,这也是全世界谷子产量的最高纪录。

赵治海说,是老天选择了他,是谷子选择了他,能走到今天,是社会需要他这么一个人来做这件事情。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对于赵治海来说,现在他已经找到了那粒种子,但却远远没有改变世界。在长达7000年的栽种史中,谷子被奉为五谷之首,如今却沦为了杂粮,辉煌不再。除了育种,赵治海如今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推广上,说到推广,赵治海有些激动:“玉米现在的种植面积是多少?5亿亩。水稻是3亿亩,小麦3亿亩。刚解放的时候,谷子、玉米、小麦是平分天下的,现在谷子的种植面积是2000万亩,如果能种到2亿亩,北方很多种玉米的地改种谷子,利用谷子抗旱的特性,就能缓解地下水过度开采的问题。但是现在谷子减少种植,因为吃不了那么多,所以就必须打开新的出路。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提着东西上两会成了赵治海的习惯,他带过谷穗,带过小米饼干,带过小米黄酒,为了推广小米的深加工,他在不遗余力地呐喊。

播种、出苗、抽穗、灌浆……谷子的生长年复一年,我们似乎看到了那个锄谷子锄得满手是血的赵治海;看到了那个背着铺盖卷、带着腌黄豆,从张家口花一个星期赶到海南育种基地的赵治海;看到了那个给谷子喷农药中毒的赵治海;看到了20多年间,妻子和女儿的年夜饭永远缺席的赵治海;看到了父亲、奶奶、姥姥离世时,没能见到最后一面的赵治海。

回首作为改革开放第一声春雷的高考,赵治海说:“当时恢复高考,是我们这些寒门学子能够实现自身价值最公平的一种方式,包括对今天,我们这些老百姓能够公平竞争、实现自我价值,高考既是公平的方式,又有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