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 第五届自然嘉年华(石家庄站)正式报名通道开启了
- 燕赵文坛歌正气,群贤缘聚颂太行 ——彬然《太行颂》研讨会于国庆节前在石家庄召开
- 群贤毕至 缘聚碧水湾 巅峰论剑 探寻中国服务 ——第三届中国酒店服务创新论坛在广州碧水湾成功举办
- 解放大街明日开通试运行,高清俯瞰大图来了!
- 因一个"意外", 成龙昨晚再上热搜!
- “她”,处处烙刻着河北印记——专访《在桃花盛开的地方》编剧田运章
- 河北制造、年代大剧《在桃花盛开的地方》即将登陆央视八套
- 蝎子沟双龙潭浪涌鱼跃 三峰山小天池云卷鹰飞
- 太行山脉它最绿 康养指数它最高
- 永志千里践初缘 赞美军魂励后贤——马永祥馆长在赋生堂讲述《将军的摇篮、保定军校古与今》引起强烈反响
- 百姓快乐建舞台 文化兴村放异彩
- 守护折翼天使,大家在行动 关爱残障儿童公益活动在新百广场地铁站启动
- 月季公园 花开正艳
- 小黄车,已是城市文明的一道伤口 省会街头急待清理
-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衡水老白干首届酒文化节盛大起航
发布时间:2018-07-06 16:47:14
一双拿画笔的手,阴差阳错地先后修过电器、放过电影、修过坦克,最终拿起了笔,追寻着石家庄、河北的地方历史、地方文化,他先后写下了数百万字的文章,成为了著名学者。
梁勇先生不满足于只做庄里的学者,他将责任定义为:世界视野、中国高度、本土特色
1973年,18岁的梁勇从石家庄第八中学毕业,在校办工厂当工人,不久又到石家庄郊区孙村,成为了一名知青。他先后担任过生产队记工员、电器维修工、民办教师,业余时间喜欢画画。
公社干部看他有些才气,就让他参加了宣传队,成为了一名电影放映员。
“放电影之前先放幻灯片,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计划生育这一类的,而且要自己绘制幻灯片,用塑料胶片、用透明色在上面染色,画山水、画劳动生产的场面,画完了以后,写上字,这是我的优势。画好以后还要自己制作,拉上两块小玻璃,中间一夹,胶布一贴,放到幻灯机里,一按咯哧一张,一按咯哧一张。”当年放电影的场景,在今天的梁勇先生看来,依然不失情趣。
梁勇自小喜欢画画、练习毛笔字,这是他能被选中的重要原因。
1975年,知识青年回城安置工作,梁勇被安置到解放军6410工厂修车车间电工班,负责修理坦克。他发挥自己的书画特长,又参加了工厂的美术创作。
1977年恢复高考,梁勇满怀信心,报考了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学院的美术专业,他的文化分不仅超过了艺术类录取分数线,还高于这两所院校的文科录取分数线。
“体检的时候,医生说,‘小伙子,很抱歉,你这是蓝绿色盲,不适合学美术’。他认为我对颜色的分辨不够,注定今生不能当画家。我就觉着,不当画家也行啊,只要是恢复高考,咱分数考够了,上不了美术专业,学个别的专业也可以。可招生办说,因为我报的所有专业都是美术专业,而且下面有一条:在美术范围内服从分配,所以即便中文系想要我也要不了。”回忆往事,梁勇的言谈中透着遗憾。
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考了高分的梁勇,却意外落榜了。
1978年,梁勇第二次参加高考,各科中地理分数最高,他顺利地被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录取。
1982年大学毕业后,梁勇被分配到石家庄市地名办公室工作,参加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成为中国第一批地名学研究工作者。他带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走遍了当时石家庄市管辖的郊区、矿区、正定、获鹿等地,对地名进行普查、登记、建档、立志。
据梁勇介绍,前前后后他们发现了寺庙、记事、庙祠、祖祠的碑碣、墓碑370多通,做了拓片的有130多块。所做的这些拓片,对于丰富地名资料,甚至今天研究河北的地方史,具有重要奠基意义。
1986年,梁勇调到石家庄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参与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届编修地方志的工程,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地方志工作者。
1990年,梁勇成为石家庄历史上第一部《石家庄市志》的副主编。此后,他又出版了《石家庄史志论稿》《大兴纱厂史稿》两种史志专著,发表论文数十篇,逐渐得到学术界肯定。
1996年,梁勇调入石家庄社科院工作,他的学术领域也逐渐拓展,不再局限于地方志。
“那时候开始探索一些新的理论,要和国家的改革命运并行、同行,我觉着作为学者你得有这个责任,不能光满足于是庄里的学者。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后来我把它归纳为三句话:世界视野、中国高度、本土特色。”梁勇自信地表示。
2011年,由梁勇担任总撰稿和主讲人的100集系列讲座《石话实说》在石家庄广播电视台播出。为了让河北人更加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让古老的燕赵文化走得更远,2013年新年伊始,河北旅游文化广播推出河北本土文化特色大型系列广播节目《燕赵传奇》,由著名专家学者主讲,梁勇就是其中的撰稿人和主讲之一。
如今,梁勇撰写、编著的作品多达数百万字,但依然笔耕不辍。
正如梁勇在他的博客封面中介绍自己一样:“学地理学,搞历史研究,从书房走向社会,把社会当做书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祖国同命运;说真话,讲真理,讲好中国故事。”回顾自己的经历,梁勇说,家国命运紧紧相连,每个个体的命运,正是国家命运的一个侧面。
“我说我们赶上了高考的春天、科学的春天、市场经济的春天、理论创新的春天、机构改革的春天,后来又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春天。在这每一个过程当中,我们发挥了自己的才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所以,我们与改革同行。”采访中,梁勇的这番话一直在记者耳边回响。是啊,恢复高考成就了梁勇这一代人,他们又投身改革,成为改革的参与者、实践者、弄潮儿。
他们不仅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更参与了改革的进程,见证了历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