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好与不好,“符合原著”不是标准

发布时间:2019-04-12 09:52:40

将小说、漫画等改编成影视作品是极为常见的情况,不过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成果并不总是那么美好,“不符合原著”始终是一部分观众批评改编之作常用而有效的武器。就拿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倚天屠龙记》来说吧,有好几处地方与原著差距比较大,遭到了部分观众的批评。观众的心思很难猜,所谓“原著”既是改编之作的基础,同时也可以是其桎梏。那么,影视改编究竟应该怎样处理与原著的关系,影视改编一定要“符合原著”吗?

细数那些经典的改编之作不难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由杨洁执导,六小龄童、马德华等主演的电视剧《西游记》被普遍认为是经典版本,迄今已播出上千遍,不可谓不成功。实际上,这版电视剧《西游记》保留了小说原著的主干情节和人物关系,但作品风格、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乃至思想主题,都与原著小说存在巨大差异,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优秀的电视剧。再比如,电视剧《甄嬛传》《琅琊榜》、电影《让子弹飞》《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等是由小说改编而来,电影《银魂》《雪国列车》等是由漫画改编而来,这些作品都拥有不错的口碑,但都与原著存在显著的差异。

从创作实践方面来看,影视改编作品根本无法做到与原著严丝合缝,也没必要对原著绝对依从。就拿电影和文学作品来说,电影与文学有着各自不同的逻辑,用电影改编文学,就好像用汉语翻译希腊语,能表达出大概意思,但不可能分毫不差、一一对应。况且,原著的篇幅可能与一部电影或一部电视剧的理想容量相差甚远,影视创作者必须学会增删、取舍。影视生产流程的每一个工种都是一次再创作,最终的成品凝结着集体智慧,不可能与原著完全一致。基于不同艺术形态的差异,即便让原著作者亲自操作,也不太可能拍摄出与原著完全一致的影视剧。

即便如此,依然无法阻挡部分观众以原著为标准审视影视改编作品,也无法阻拦这些观众对他们认为不符合原著的作品口诛笔伐。青年学者李远达曾经说过,改编之作应该视作只是与原著有关的另一部独立作品。部分观众对较早出现的原著先入为主、怀有感情,这合情合理。但是,不认真考虑改编作品作为一部独立作品的得失,仅仅以“是否符合原著”包打天下,其实是懒惰甚至缺乏思考力、判断力的表现。脱胎于原著的改编之作,其最大的看点恰恰在于与原著的不同之处,改编之作正是在这些差异中,实现与原著的对话,并对原著进行再演绎、再创造。

正如克罗齐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实际上也是改编者用当代的眼光对经典作品进行一次新的诠释,体现当下的时代精神。如果完全按照原著来拍,拍出来的作品会缺乏悬念。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改编者可以进行个性化、艺术化的创新。以87版《红楼梦》为例,该剧的后半部分并没有按照高鹗的续作去拍摄,而是根据学术界的研究心得加入了新的内容。如结尾处元妃死,贾家败,凤姐入狱,宝玉乞讨、最终出家为僧。这些情节虽然不是观众熟知的情节,却强化了封建社会一个贵族家庭从盛世走向衰落的末世景象,属于在尊重原著基础上的一种合理发挥。

资本涌入影视行业以来,很多创作者都把电视剧当作了一门生意,一心想着挣快钱。这样的创作心态,是无法改编好一部传统文学作品的。文学经典的改编一般是慢工出细活,要求改编者有“匠人精神”。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原著的精髓,理清改编思路,才能推出优秀的改编作品。

如今,碎片化阅读成为主流,深度阅读日渐式微。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经典的改编更应该受到重视,“符合原著”并不是唯一标准,创作者应从原著中提取思想主题、哲学思考、世界观等核心创意,才有可能创作出大众口碑极高的影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