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 第五届自然嘉年华(石家庄站)正式报名通道开启了
- 燕赵文坛歌正气,群贤缘聚颂太行 ——彬然《太行颂》研讨会于国庆节前在石家庄召开
- 群贤毕至 缘聚碧水湾 巅峰论剑 探寻中国服务 ——第三届中国酒店服务创新论坛在广州碧水湾成功举办
- 解放大街明日开通试运行,高清俯瞰大图来了!
- 因一个"意外", 成龙昨晚再上热搜!
- “她”,处处烙刻着河北印记——专访《在桃花盛开的地方》编剧田运章
- 河北制造、年代大剧《在桃花盛开的地方》即将登陆央视八套
- 蝎子沟双龙潭浪涌鱼跃 三峰山小天池云卷鹰飞
- 太行山脉它最绿 康养指数它最高
- 永志千里践初缘 赞美军魂励后贤——马永祥馆长在赋生堂讲述《将军的摇篮、保定军校古与今》引起强烈反响
- 百姓快乐建舞台 文化兴村放异彩
- 守护折翼天使,大家在行动 关爱残障儿童公益活动在新百广场地铁站启动
- 月季公园 花开正艳
- 小黄车,已是城市文明的一道伤口 省会街头急待清理
-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衡水老白干首届酒文化节盛大起航
发布时间:2018-08-10 15:13:47
不同于人们过去印象中那些传统、简单的立遗嘱方式———比如口头告知家人自己的身后安排、写一张过世后留待子女发现的字据、弥留之际以“遗言”的方式留下嘱托。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更严肃的态度提早对自己的身后财产进行分配和规划。根据今年公布的《中华遗嘱库白皮书(2013-2017)》,5年来,全国已有近11万人在这家遗嘱服务机构咨询遗嘱相关事宜,并有8万余份遗嘱被登记保管。登记者在专业机构的见证下订立遗嘱,希望以此确保自己的遗嘱合法、有效,能按自己的意愿顺利执行,减少继承纠纷的发生。
遗嘱库走进寻常百姓家,据说跟这两年来一些新闻热点话题引发全民讨论不无干系。比如独生子女无法全额继承父母遗产的案例,还有银行要求提取遗产的储户证明“我爸是我爸”等新闻,都刺激了大众有关生前预立遗嘱的讨论。一个新情况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生前立遗嘱的现在已不限于老年人,主动咨询和悄悄立下遗嘱的中年人甚至年轻人也越来越多。根据《遗嘱白皮书》数据,从2013年到2017年,立遗嘱人的平均年龄从77.43岁降到了72.09岁。可以说,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的社会正在经历一场遗嘱观念革命。
这场革命挑战的,是“立遗嘱不吉利”的老观念。过去大家普遍贫困,法律继承方面的规定也不够详尽完备,立遗嘱这种事可以说可有可无。但是当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家产继承、财富传承就成了很现实的问题。媒体上经常爆出有名人去世后,家人为争夺财产,打起官司来没完没了。现实中,也有许多家庭为了一份遗产反目成仇对簿公堂。假如老人出于避忌之心不立遗嘱,儿女又因为感情因素或者孝心,不便或者无法提出立遗嘱,那么,余财不仅可能成为财产拥有人的包袱,也有可能成为传给子孙的包袱。
因此,现代社会,立遗嘱首先是个法律问题,其次才是感情问题。法律问题法律途径解决,这样想,人的顾虑就会少一些。但另一方面,遗嘱作为一种法律工具,又是建立在道德之上。从这个角度讲,遗嘱只是一个形式,目的是要回归家庭和亲子关系中最素朴的亲亲与爱人之心,以法律形式来化解未来可能出现的家庭矛盾。因此,立遗嘱还要讲公平、不偏袒。既要考虑个人情况,也要符合时代新风。有些老观念,诸如财产“传子不传女”,就有悖男女平等原则。而对于先富阶层来讲,假如留过多遗产给子女,容易培养出“二世祖”,反而害了子孙。现代不少西方富豪正是有鉴于此,立下遗嘱只分给后代少量财产,大部分则捐献给公益事业。
一方面,立遗嘱很有必要,另一方面,如何立遗嘱又是一门大学问。据媒体报道,在一些法院受理的遗嘱继承纠纷案件中,有超过60%的遗嘱被法院宣告无效,如果像“中华遗嘱库”这样的团体多一些,那么立下的糊涂遗嘱、无效遗嘱就会少一些。总而言之,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但是通过立遗嘱,我们可以延展自己的生命,泽被后代,造福社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生前立遗嘱都有利无弊,值得大家好好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