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舒适圈,舒服还是束缚?

发布时间:2019-03-08 14:43:43

做了5年全职妈妈的朋友说,“是时候找份工作了,整日在家待着,人都要失去自信了。”

5年以来,几乎每天早上6点起床,煮饭做家务伺弄孩子,偶尔趁孩子睡着了偷得闲暇,打盹或刷刷手机,晚上6点准备晚餐,等待老公回家,继续做零碎的家务,直至躺在床上。每每这时才听见自己的心里话,“这一天忙忙碌碌,但好像一件有意义的事也没有做。”

朋友诚实地说,其实双方父母都提出过帮忙带孩子并乐于这样做,她均以“还是我们自己来”的理由婉拒。选择做全职主妇,除了想多给予孩子一些陪伴,其实是内心对社会有强烈的抵触,曾在职场里听人安排看人脸色,低着头咬牙煎熬,熬到怀孕生子,终于找到这一个逃离过去的方式。

对这样的生活,是“习惯”多于“喜欢”,习惯了简单的重复性家庭事务,也习惯了无需同人周旋的安静生活,不用严格打卡上班,没有人整天催着自己,关进门过自己的小日子,虽然有点心虚,但毕竟舒适。

但这一转眼,就是5年。5年能让人退化的事情太多了,经济上失去话语权,精神上缺少营养,社交能力被削弱,讯息接收渠道变少……离开职场5年,她意识到,舒适圈,正在慢速拖垮自己。

“我连续过了几年无须见人的生活,办公室设在家里,生活和生存糅合在一起,只在做一些必要的事情时才出门,平日里只和真心的朋友小聚,社交圈维持得非常干净。”

这一切都以村上春树的生活方式为范本,每天运动,写字,读书,烹饪,喝喝小酒,日子规律极致,我努力建立起无需和人交流的日常,并很满意这样“闭关”式自律。

这样的自律式生活确实使人进步,而我发现,当我像机器人一样格式化了自己的生活,每天早上起床跑步,吃酸奶麦片,继而投入数小时于读书写作中,又在日落中孤单地与这一天告别,自律带来的成长感,渐渐被无趣感取代。格式化了的事情磨碎了我探索的热情,无需见人的生活让我与快速发展的时代生出距离感。

我才意识到,所有你习惯了的生活都会成为你的舒适圈,人本性对成长充满渴求,一旦进入固定的模式,就等同于拒绝了新的成长。我因此得出一个结论,所有形成了一定规律的生活,无论好坏,都需要定期添入新的挑战,才能抵抗住人懈怠的本性,逼着自己去成长。

曾看过这样一段话,“发生在家中的日常琐事和生活细微,潜移默化地成为一个人生命的一部分。”

舒适圈就是这样,于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你的整个人生。舒适圈给了人舒适感,却给不了你长久的安全感,当我们身处于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原地踏步就是退步,而踏出舒适圈,就是不断逼自己在接受新事物的时候掌握新的技能,这些技能帮你赢得“我能行”的自信,“我不怕”的勇气,“我想去做”的行动力。

而走出舒适圈的方式很多,全职妈妈找份兼职是走出舒适圈,自由职业者每天腾出一个小时去健身房是走出舒适圈,白领人士告别晚间聚会在家中读书是走出舒适圈,学生攒了钱去旅行也是走出舒适圈……

当一个人改变了固有的生存方式,不断向外走,眼睛耳朵不可避免地会接受更多信息,也不可避免地参与到社会的运作中,这个过程不一定是顺心的,但有时,和讨厌的人接触,我们才知道了修养的重要,遇见了棘手的突发事故,我们才修炼了处变不惊的能力,见到了陌生的世界,才感知到了自我的渺小……至于舒适圈到底舒不舒服,这件事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