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大侠已乘黄鹤去 飞雪笑书传世间 金庸其人:书香世家、武侠起源、办报传奇与爱情故事

发布时间:2018-11-02 15:43:21

金庸1

大侠金庸离世,一代传奇落幕。

金庸(原名查良镛)于10月30日下午,因病在香港养和医院辞世,享年94岁。

金庸一生不可谓不丰富。他既是享誉中外的武侠小说宗师,又是一代杰出报人,也是华人文化界重磅人物之一,更见证了上世纪中国无数重大历史事件。

金庸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大侠”。他创作了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包括《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其作品流行之广,被誉为“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

金庸武侠小说及其影视作品,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金庸去世,网友高呼“悲哉,痛哉!”

以读金庸著称的自媒体人六神磊磊更新公号文章,称“现在,我再也没有后台了。我真的是没有后台了。记得电影台词里讲,有时候难过的不是离去。而是没有好好道别。”

家  出生于书香世家 曾梦想成为外交官

1924年,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宁的书香世家。海宁查氏是望族,康熙年间创造了“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科举神话。近现代査家还出现过实业家査济民,教育家査良钊,九叶派代表诗人、翻译家诗人查良铮(穆旦)等。

在书香环境的熏陶下,金庸度过了安逸的童年时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3岁的金庸随学校南下,开始了千里跋涉的流亡之旅。15岁时,他和两位同学一起,编了一本《献给投考初中者》,相当于今天《高考模拟题》之类的参考书。此书抓住了市场痛点,当时让他们赚了不少钱。

上学时,因不满学校的某些行为,他写文讽刺过训导主任,也在大学时与训导长争辩过,结果两次被学校开除。最惨的是第二次被开除后,因为没钱,衣食无着落,金庸向一位蒋姓表哥求助,才解决了生计问题。

求学期间的金庸,最大的梦想是想成为外交官。但他跟外交官的梦想擦肩而过。后来,金庸念起了国际法,这段法学知识背景以及他后来的经历与声望,为他谋得另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1985年他获任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1946年秋,查良镛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调往香港分社。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其间相识同事梁羽生。而后总编辑安排查写武侠小说于副刊连载引起轰动,顿时金梁齐名。

侠 缘于报社催稿 后成一代大家

1954年,香港发生一场轰动一时的武术比赛,太极派与白鹤派因门户之见比武分高下。此事在香港引起很大反响,至少有五千人赴澳门等候开场,成为当时报纸争相报道的题材。

比武触动了新华社香港分社主管报纸的负责人:既然市民对比武的兴致如此高涨,何不趁热打铁,在报纸推出武侠小说连载,招徕读者,扩大发行量呢?

1月19日,即比武结束第三天,《新晚报》就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出“本报增刊武侠小说”的预告。20日,陈文统的《龙虎斗京华》就在“天方夜谭”开始连载了,署名“梁羽生”。这是梁羽生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标志着新派武侠小说的诞生。

从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到《草莽龙蛇传》,查良镛都是忠实读者,他从未想过自己也要上阵。1955年2月初,编辑忽然向他紧急拉稿,说《草莽龙蛇传》已连载完了,必须有一篇武侠小说顶上,而梁羽生顾不上,写稿之责非落在他头上不可。他从来没写过武侠小说,甚至连小说也没有写过,迟迟不敢答应。经不起他们的劝说,查良镛只好答应了,报了个题目《书剑恩仇录》,但从哪里写起,他还没想好。

2月7日,发稿的日子到了,编辑派了一个老工友上门来等,在当夜九点前无论如何要有一千字的稿子,否则明天的报上就有一块空白了。老工友触发了他的灵感,他便从塞外古道上一个“年近六十,须眉皆白,可是神光内蕴,精神充沛”的老者写起,先把这个工友打发走再说。所以他说,“如果我一开始写小说就算是文学创作,那么当时写作的目的只是为做一件工作”。

2月8日,《书剑恩仇录》在《新晚报》的“天方夜谭”版开始连载,署名“金庸”,每天一段,直到1956年9月5日,共连载了574天。

“镛”字拆成两半就是“金庸”,他自称“没有什么含意的”。金庸横空出世,从此世人往往只知金庸而不知查良镛。

从此,金庸——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读书人,在经历动荡乱世之后,独自在异乡通过武侠小说展开他对人性无限丰富的独特理解。他的出现几乎改变了武侠小说难登大雅之堂的宿命。

报 左手武侠 右手社论

查良镛自始便是报人。从杭州的《东南日报》做记者,由《大公报》的沪馆,再赴港馆。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新晚报》连载武侠故事《书剑恩仇录》,于是笔名“金庸”横空出世,一炮而红。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他于1959年自立门户创办《明报》,在自家天地耕耘小说,开写《神雕侠侣》。左手武侠,右手社论,开辟报业江湖,凭生意头脑的灵光而赚得满钵。《明报》初创资本仅10万元港币;1991年股票上市时,市值已达8亿7千万,金庸独占六成。

作为报人的金庸,也体现了他的公共情怀,这从《明报》发刊词中就可见一斑:维护“公平与善良”。

身兼《明报》社长、总编辑、主笔的查良镛,也成为一个有一定地位的报人和较高知名度的社评家,并开始活跃于海内外传媒界。

金大侠生平,经媒体及读者拥趸演绎作相当精彩的传奇,不过,这位国字脸、话不多的斯文书生与报业达人,首先是一位快笔的作者。

1959年到1962年,在《明报》筚路蓝缕的3年创业期,金庸常常同时连载两部作品,又亲任社论主笔,堪称‘写稿机器’。下午写小说,沉浸在武侠江湖的刀光剑影里;晚上回归现实世界,执笔社论(一说上午写社论),马不停蹄。

一张原稿纸平放在桌面。抽烟一根,构思,动笔。报纸小说版的编辑守候于旁(起因是总编辑担心小说内容提前泄露),排字房的同事则在门口等候。写好第一张纸,交由排字房同事,即刻发排列印,写好第二张纸,又立即交付。每天填满三张原稿纸,1200字左右。“写完就停,没有多写,没有提早写,都是当场写,写完也不会重看”,新加坡资深报人杜南发如是回忆。金庸收笔后,原稿几乎不再改动,字数精准,思想缜密。

爱 三次婚姻 一位梦中人

被金庸誉为“香港最好的散文女作家”的林燕妮说:“他一共有过三位妻子,第一位结缡于微时,未有子女便分手。第二位朱玫,是与他共同打江山的女强人,美丽能干,他们生下两儿两女。也许英雄见惯亦寻常,婚姻中少了互相欣赏,再加上其他原因,终于分手了。”

金庸与第一任妻子杜冶芬,相识于1947年的杭州,当时金庸在《东南日报》工作,因主编幽默副刊而与杜冶芬的弟弟杜冶秋认识。金庸登门拜访时,邂逅17岁的杜冶芬。当年10月他们在上海举办了婚礼。之后,杜冶芬随他去了香港。

杜冶芬在香港的几年,他忙于工作,没时间陪她。最后她独自回了内地,俩人办理了离婚手续。

金庸第二任妻子朱玫(又名璐茜),是新闻记者出身,美丽能干,懂英语,比金庸年轻11岁。相恋时金庸还在《大公报》。而金庸长子查传侠出生之后,也正是创立《明报》之际,朱玫与金庸共患难,成就一段令人难忘的相濡以沫的历史。《明报月刊》初创时期,金庸全力以赴,日夜忙个不停,那时俩人已有二男二女共四名子女,朱玫除照顾孩子,每天还要给他送饭。

当时《明报》办得颇具规模,金庸的婚姻却出现裂痕,最终走向离婚。朱玫很能干,对工作很认真,甚至有点固执,俩人时常因为工作大吵。

离婚后,1998年朱玫于香港因病去世,替她拿死亡证的是医院的员工。金庸曾脸带愧色地说:“我对不起朱玫”,“我作为丈夫并不很成功,我心里感觉对不起她,她现在过世了,我很难过。”

“能与亿万富豪金庸白头偕老的女子叫林乐怡(洋名叫阿May),即金庸的第三任也是现任妻子。她认识金庸时才16岁,比金庸小20多岁。他们俩是在扎角丽池一间酒店里擦出爱的火花的。林姑娘那时是那家酒店的侍应。那天,金庸刚与第二任妻子吵过一架,正失意至极,就到那家酒店闷坐。金庸引起了林姑娘的注意,而那失意的男人也因此注意上了林姑娘。随后再离婚,再结婚,并送小娇妻到澳洲留学。

在金庸的爱情世界里,有一位梦中人,是数位经典武侠女形象的原型,她就是夏梦。

《射雕英雄传》中之黄蓉,《神雕侠侣》中之小龙女,一个聪明过人,一个隔世如仙,两个女子同样的美貌。她们在生活中的原型即为夏梦。

金庸曾说:“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见过,我想她应该长得像夏梦才名不虚传。”还说:“生活中的夏梦真美,其艳光照得我为之目眩;银幕上的夏梦更美,明星的风采观之就使我加快心跳,魂儿为之勾去。”

为了接近夏梦,金庸很是痴情。那时他已是名满香江的大才子,却委屈自己加盟影片公司做编剧,为能天天见到同一公司的夏梦。他的才华也让夏梦欣赏,无奈夏梦与金庸相识时已与商人林葆诚订婚。夏梦对金庸保持着一份尊重。

金庸将内心对夏梦的痴爱,化为笔下的人物,黄蓉的聪明机灵、小龙女的遥不可及,无不含着他对夏梦的感情。据《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以及《金庸传》

遗文 “此心安处是吾乡”

2017年2月28日,首个以金庸为主题的常设展馆“金庸馆”在香港文化博物馆揭幕。之前不久,金庸曾为“金庸馆”撰写开馆前言,被印在展馆专属纪念册上,这也成为他最后公开发表的文字。

这篇以《此心安处是吾乡》为题的文章写道:“我的故乡是浙江海宁。那里是我的出生地,童年和青少年生活的地方,也是我接受启蒙教育和完成中学学业的地方。我毕业后去上海,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来到香港,当时才二十多岁。初来乍到,最鲜明的感觉是天气炎热,以及一句话也不懂的广东话。还闹出一个笑话,我初到埠,坐上白牌车,说去餐馆,司机先生却载了我去差馆(警署)。

当时的香港在经济上、生活上、文化上还比较落后,有点到了乡下地方的感觉。不过一般香港人坦诚直爽、重视信用、说话可靠,我很快就喜欢了他们,觉得香港的人际关系比上海好。想不到在这陌生的城市一住几达七十年,大半个人生都在这里度过。我在香港结婚、生儿育女、撰写小说、创办报纸,家庭和事业都是在香港建立的。我亲身见证了,香港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兴旺,逐渐成为国际大都会。我也亲眼看到,改革开放为国家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宋朝苏东坡当年远离故乡到岭南,曾在一首《定风波》词里写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对香港来说,我也是一个移民。我来到香港,住得很是心安。我的一切都是香港给予的,我感激香港,慢慢地也就把香港视为我的第二故乡。我珍惜在这里的美好时光,愿意好好爱护她,尽我的能力回报她……我很感谢许多读者对我小说的喜爱和热情。他们已经待我太好了。我能为大家做点事,很乐意,也是应该的。谨向曾德成先生、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文化博物馆,以及为设立金庸馆努力的诸多朋友、专业人士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影事 荧屏侠影化柔肠

●最不满意 林青霞演东方不败

金庸曾经不喜欢徐克导演的《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这部电影由林青霞扮演东方不败,电影大卖,林青霞事业再上新高峰,片尾黄霑那首《沧海一声笑》和国语版由李宗盛操刀的《笑红尘》都成为经典曲目。可是,金庸却对这样的改编极为不满,金庸直接找到徐克说:“东方不败由男人改成女人,不应该找一个女人来演。一个男人的变性,在性格上是会有变化的,这个过程是缓慢的、复杂的,有变化的、有过程的,是不自愿的,并不像电影里表现得那么简单。”固执的徐克并未同意,据说金庸一气之下再也不把自己的版权卖给徐克,说朋友还是做,但是不合作了。不过,好消息是,20多年后,金庸老先生反悔了。今年上海电影节上,《神雕侠侣》系列电影三部曲宣布启动,并已确定由徐克导演执导。不久前,关于选角,片方还发出过声明。

●喜欢周星驰的“韦小宝”

《鹿鼎记》之后,金庸先生宣布封笔,这部他非常看重的作品同样被多次拍成影视剧。在众多版本中,金庸先生最满意的是周星驰扮演的韦小宝,他还专门给电影公司发了一张传真,写了6个字:“不作第二人想!”

2004年周星驰导演的《功夫》上映前,周星驰曾低调拜会金庸,主动表示在《功夫》中,用了金庸小说中的几个专有人名,希望能先将版税谈好。

听闻至此,金庸十分惊讶,直言现在很多人做了类似的事,却也没说要给钱,令他自认不该收下这笔钱。然而周星驰仍十分坚持,双方便找出了6个出自金庸小说的名词,分别是太极拳杨过、狮子吼小龙女、火云邪神、蛤蟆功、如来神掌、神雕侠侣。

达成共识后,金庸说总共用了6词,就说“每个地方给1万吧”,开出了相当低的版权费,只因欣赏周星驰的坦诚和重视版权精神,而且之后金庸把这笔钱捐给了南亚海啸灾民。

●钦点刘亦菲演小龙女

截至目前,华语电视圈加起来,已经拍了10部《神雕侠侣》,8部《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鹿鼎记》、《书剑恩仇录》,6部《天龙八部》、《雪山飞狐》,5部《碧血剑》,4部《侠客行》。

《神雕侠侣》作为“经典情书”可谓是一拍再拍,陈玉莲1983年所饰演的小龙女被封最经典,李若彤获封最美小龙女;而2006年张纪中版的《神雕侠侣》,则是打着女主角刘亦菲为“金庸钦点小龙女”,受到关注。

刘亦菲在拍摄《神雕侠侣》前,因在《天龙八部》中饰演王语嫣,被封为神仙姐姐。金庸对她演出王语嫣相当满意,三度钦点她来演小龙女,第一次是导演张纪中带她去见金庸,金庸说:“我觉得亦菲演小龙女很合适嘛。”第二次金庸更送上自己的书,在书扉上写着:“亦菲小姐,如果你来扮演小龙女,广大金庸迷就会知道我不是胡说八道了。”第三次金庸参加华山论剑活动,又提出希望让刘亦菲来扮演小龙女。

逸闻 与徐志摩琼瑶沾亲

在近代文坛,金庸还有一位近亲徐志摩。海宁徐家也是望族,和査家结为姻亲,金庸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的堂姑妈,金庸唤徐志摩表哥。小时候,金庸跟母亲回徐家,见过这位才华横溢的表哥。当时徐志摩已从英国留学回来,在剑桥大学写的《再别康桥》一诗已脍炙人口。徐志摩乘飞机失事遇难后,查家以挽联“司勋绮语焚难尽,仆射余情忏较多”表示哀悼。除此之外,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给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钱学森的岳父、保定军校校长蒋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和金庸是同宗姑侄,所以蒋英是金庸的表姐,而蒋百里的副官是蒋介石的儿子蒋纬国。据《北京晚报》《北京晨报》澎湃新闻等

悼念 “查大侠一路走好!”

金庸去世的消息传开后,他的读者、研究者、以及曾经出演过他的武侠作品的影视演员通过微博等各种形式表示悼念。

刘德华 1984年版《鹿鼎记》韦小宝 金庸老师是一个武侠小说世界的奇人,自己能够演出他笔下的角色杨过是一个缘分。当年成立“天幕”的创业作《91神雕侠侣》也是金庸老师将其小说作品《神雕侠侣》给他的电影命名。其实一直以来都有关心他的身体状况,他的离世绝对是武侠世界的一个大损失,愿他一路走好,其家人亦能节哀。

李若彤 1995年版《神雕侠侣》小龙女 1996年版《天龙八部》王语嫣 感觉茫然……他笔下的小龙女给予我一切一切,我俩虽未曾遇上过,对他却有着一种特别的感觉和尊重,谢谢你创造了这角色,而我这生也有幸曾扮演过。查大侠,一路走好!

陈小春 1998年版《鹿鼎记》韦小宝 小宝就此别过,查大侠走好。

周迅 2003年版《射雕英雄传》黄蓉 先生登仙而去。

胡军 2003版《天龙八部》乔峰 那是在金庸老先生家我们(黄晓明、李亚鹏、张纪中)给他过90岁生日的那一年。临走,金老先生非要送我们上电梯。在门口的这一挥手竟成了永别……金老先生,您一路走好。

黄晓明 2006年版《神雕侠侣》杨过 “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小时候我的武侠世界就是金庸先生创造的世界,我读过的第一本武侠小说、看过的第一部武侠电视剧都是金庸先生的作品。主人公们武功高强的同时也有自己的准则,他们执著、善良,还有那种无法打败的精神。这些都对我们人生观,我的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金庸先生去了天堂,但他的侠客精神将永存人间。

陈妍希 2014年版《神雕侠侣》小龙女 我最爱的作家金庸老师,谢谢您的书陪伴着我在高中大学无数个白天夜晚,教导我侠义精神。有幸演出您书中的角色,找到人生的挚爱,走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也感恩有这缘分。虽然未曾有幸与您见面,但您始终在我心中。一路走好。

郭靖宇:一个人留下了那么多的作品,留下了那么多生动的人物,留下了那么多好的文学衍生出来的影视作品,应该说绝对是无愧此生。我独立做导演以后,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能够自己拍一部武侠剧。我希望有生之年能够作为导演,重拍一次《笑傲江湖》,最好还能再拍一次《天龙八部》,我最喜欢的是这两部作品。如果能有这样的机缘,也不枉此生是个武侠迷。致意金庸先生,他的读者会永远记住他。

张纪中:先生不会走远,武侠永存世间!痛不能当!

汪明荃:觉得好突然好可惜!知道他年纪大,需要多休养,今天听到这个消息,非常不舍。他很有才华,文学方面贡献也很大,又办报纸。当年能够出演他笔下的角色,我觉得好荣幸。他的作品中写过的很多地方他都没有去过,但他却写得好像身临其境般,他的作品更是影响到全世界的华人。

六小龄童:“有幸出演根据金庸先生的小说《连城诀》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愿金大侠一路走好!”

郎朗:“感谢您带给我们的侠义江湖,先生千古,一路走好!”

王力宏:“笑傲天堂,金庸大师一路好走。”

郭冬临:“这是怎么了?您是我英雄主义的启蒙!”

马思纯:“这天下,武功最高的,是时间。”

印度著名影星阿米尔汗:“听到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我非常难过。他的小说《鹿鼎记》带给我许多快乐。几个月前我才读到它。我希望我能见到他。他为这么多代人带来了如此多快乐。我是他的忠实粉丝。”据《北京青年报》《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