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正定中学七步成诗科学少年

发布时间:2018-06-12 16:23:52

8f499baf2c3182f6

一岁零一个月,他就会念别人家大门口的对联儿,邻居赞他小小“神童”。

3岁那年,他听迷了《百家讲坛》,长大要成为郦波、蒙曼、袁腾飞那样的人。

他是七步成诗的文学少年,仿写陆游《钗头凤》,几可“以假乱真”。

他“文武全才”,让同学、对手心悦诚服:空间、观察、推理、记忆……“很难找到一种题型彻底把他打败!”

妈妈评价他“三观”很正,热爱传统文化的孩子,情商都不会差。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站在河北卫视《我中国少年》的科技擂台上,他气场如虹,自信宣言:

身为00后当中最优秀的一批人,我们要向中国、向世界发声——“有我们在,你们不用发愁!”

他叫杨雨青,17岁,就读于石家庄正定中学,一名“理科生里文科最好”的高二少年。

迷信什么“抓周”的套路?

小孩子的兴趣点,就在“安静”那一刻

“我本俗世一凡夫,一十八载看荣枯,踏遍青山无觅处,今日方晓此心图。”七步之内,杨雨青果然即兴成诗,平仄相宜地渲染了河北卫视《我中国少年》百人突围赛的现场情境。同台的科学少年们惊呆了;电视机前、远在河北承德的杨雨青妈妈却很平和:“在我的意料之中。”

“自己的孩子自己有数。”雨青妈妈自信地说。和很多家长一样,从音乐胎教开始,到儿子呱呱坠地给他读书、播放童谣和诗词光盘,再到把家里的墙上、家具上贴满汉字,这些功课她一样没有落。始料未及的是小雨青的“互动”:一听到诗词这些押韵的东西,他就不哭了,瞪着眼睛听!偏爱中国古文化的父母,由此开始引导雨青背诗词。

雨青3岁的一天,爸爸下夜班回家,随机选台看电视,被央视十套的《百家讲坛》吸引了。一回头,发现入睡“困难”的小雨青也坐在旁边,不哭不闹,安静地“听”着。此后,白天的《百家讲坛》时段,于丹、郦波、蒙曼等就成了雨青的高级“家教”。

潜移默化出奇迹。李白的多首长诗,雨青听完就会背了;一岁零一个月,他已经准确念得出邻居家大门口的对联儿,众人交口赞他“小小神童”。

迷信什么“抓周”的套路?雨青妈妈收获了独到心得:孩子什么时候在一样东西面前变安静了,那个一定就是他的兴趣点。

课外班不是万能的。

自己想学、要学,小宇宙才会超强爆发

“这孩子小的时候没朋友。”听雨青妈妈这样讲,记者小吃了一惊。原来,听着《百家讲坛》长大的杨雨青,三四岁就习惯用成语、术语表达思想了,甚而有一次摔了跤,医生问他哪里疼?小家伙居然一本正经地回答:“我这膝关节、我这腕关节……”把大夫都逗乐了。由此可想而知,同龄的孩子听不懂他,大孩子认为他小,不屑于跟他聊,小雨青就这样尴尬得有点委屈了。

好在,雨青有自己的乐趣,他随时随地捧着书读,甚而睡觉的时间也不放过。妈妈打趣说,“他恨不得哪天见着郦波、蒙曼,去跟他们说话呢!”

2001年,杨雨青出生在承德市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妈妈的职业是工程预算师,爸爸是承德钢铁厂的技术工人,一家人没有优厚的物质条件,唯一可供炫耀的就是“书香门第”:雨青的姥姥、奶奶和姑姑都是教师,一家人默契统一的信条是:宁可吃得穿得差点,学业不能差。

从小到大,杨雨青没有报过任何课外班,全凭自己如饥似渴地想学、要学。妈妈说,小学和初中雨青都是在老家承德上的。因为读书多、有效率,学习起来并不吃力。“到初三数学还得满分呢。”

在杨雨青一家人的认知里,课外班不是万能的,只有孩子自己“想学”、“要学”,小宇宙才可能持久地燃烧、爆发。

读闲书影响学习?

他说,自己“拎了一桶水,用了只有一滴”

“年经别,诗笺洁。苦河滔浪霜黄叶。

金玉钏,影离倩,两地分别,醉愁人间,念,念,念。

思惊诀,梦黄蝶,放翁长恨离悲别。

怀流愿,伴离怨,灯影阑珊,长歌消见,恋,恋,恋。”

这是杨雨青仿写的一首《钗头凤》,其为陆游、唐婉代言的文字,读来情深意切,或可“以假乱真”。

七步成诗的杨雨青,已经创作了两三本诗集,由于喜欢纳兰性德的词,且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同学们送他别号“纳兰雨青”。

杨雨青读过多少书?父母说,兴趣广泛的他,几乎涉猎了名家的各种著述,特别是一些文学、历史、国学的精品,他都翻来覆去地啃读过。

“节目里他说背诗背到废寝忘食,真不是夸大其辞。”雨青爸爸告诉记者,这孩子偏爱读书做学问,他的理想是当老师,像于丹、蒙曼、郦波教授那样,做一名中国古文化的传播者。他曾经说过,以后想考一所特别好的大学,“这图书室要是随便让我进,我就满足了。”

谈到读书,杨雨青也向记者分享过,在他看来适合同龄人阅读的书目:“小说我推崇的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它里面写到的面对苦难的精神,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再有就是鲁迅的《呐喊》《彷徨》,巴金的《随想录》,茅盾的《春蚕》《秋收》《残冬》,巴金的《家》《春》《秋》等等。国学方面建议读一读先秦诸子,现代人的很多困惑,其实几千年前他们都回答过。再就是王阳明的书,儒学到了他那个时代,知行合一是一种特别神奇的力量……”

读“闲书”不会影响学习吗?杨雨青说,他的阅读期主要集中在初中和小学课程不是特别紧的阶段。“年轻人应该在人生当中拥有最闲时间的时候,去把你的个人境界提升到一定层次。”他认真地说。

所以,“读闲书”在杨雨青看来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事。当年,承德二中招生时,尖子班招生240人,报名的有1860人,杨雨青仅用一半时间就答完交卷了。成绩出来,他考了第二。他对妈妈自信地说:“我拎了一桶水,用了只有一滴。”

目前,杨雨青在正定中学高二理科班就读。一个文科方面的天才,该不该选报理科?这曾经是他父母的纠结,杨雨青却说无所谓:“学理就是为了做到全科,想要以后比别人更强、更全面一些。”他的自信,把父母说服了。

“好少年”的成功学样本:

热爱传统文化的孩子,情商都不会差

采访中,杨雨青的妈妈不时夸赞儿子的“三观”正。她说,雨青热爱中华传统文化,从小就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陆游、辛弃疾的爱国诗,包括屈原的《九歌》,他都倒背如流。他看的第一部电影是《建党伟业》,还喜欢看《国家命运》这样的电视剧……”

妈妈特别提到,雨青刚懂事就背会了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所以,看到河北卫视大型原创智力竞技节目《我中国少年》的节目名字,他就喜欢上了。节目中,他自信地代表00后,向中国、向世界发声:“有我们在,你们不用发愁!”妈妈说,雨青真不是高谈阔论,是他真实的心声。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我中国少年》的舞台上,杨雨青有他独有的淡定;“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这个七步成诗的少年,也有他特殊的气场。这一切,都缘于自信。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对于儿子的成长,妈妈也是相当有自信的,在她看来,喜欢传统文化的孩子,情商都不会差。

雨青小的时候,妈妈打过他一次,是因为新房刚刚入住,他就往墙上抹了灰。妈妈说:那是自己头一回对儿子动手。没想到,挨打后的雨青,会用这样的方式向妈妈道歉:“对不起妈妈,我头一次当儿子,我不会当。”懂事的儿子,一句话就把妈妈逗哭了。妈妈诚恳地跟雨青交流:“因为有你,我才当了妈,大家都是第一次。但是我跟你约定,以后只要是错误的事儿,不能再犯第二回……”

事实上,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妈妈也一直在用传统文化引导雨青:小时候会告诉他,不管去谁家,不管人家有钱没钱,跟人说话的时候,都得用眼睛看着对方说话,这是起码的尊重。“小时候去人家吃饭,他不翻也不瞅,一筷子把菜夹起,吃完的带鱼,那根刺就跟木头似的,一点肉都不浪费。”

14岁考到正定中学读书,是杨雨青第一次离开家,父母的牵挂和心疼不言而喻。但是,入学几个月后去学校看他,雨青的懂事,让妈妈感动非常:别的孩子都是攒了一堆衣服等着家长洗,他全都自己洗了,甚至还帮宿舍同学洗。“为什么不留给妈洗?”妈妈问。雨青说:“妈你在家就干活儿,到这儿来我不用你干活儿。”那一天,雨青还特意带妈妈逛了荣国府,租了一套古装陪妈妈合影留念。

无论是学习、生活中,还是《我中国少年》“六强选手”的舞台上,无疑,杨雨青提供了一个“好少年”的成功学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