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微信”上有不少热传文章,“搬”来与读者分享……

发布时间:2021-07-30 17:20:43

天下之事,总是困于想,而破于行。与其陷入“想做但不确定结果如何”的纠结中,不妨让自己先行动起来,前行路上,答案自然会随着时间慢慢呈现。就像那句话所说:“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三四月做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先行动起来,才是抵达目的地的“捷径”

有人问:“遇事应该做足准备再开始,还是先行动起来?”一个回答印象颇深:“人生不像做菜,不能等所有材料都准备好才下锅。”生活中,倘若总想等到万事俱备才开始行动,事情非但不能解决,反而会越积越多。有时候,与其一味苦想如何解决,不如让自己先行动起来。

“我能不能做到?这值不值得去做?我要不要试试?选择还是放弃?”很多时候,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习惯把整个事情都推演一遍,臆断出可能遭遇的问题。殊不知,拧巴和纠结会成为行动的最大障碍,不断消耗心神,使自己陷入自我怀疑中。如此循环,最终可能一事无成。

生活中,其实多数人都一样,遇到事情、碰到问题都没有绝对的把握可以完美解决。然而,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是有人愿意凭借自己模糊的愿景,先做出来个雏形,然后一步步慢慢前行;有人则始终忧心忡忡,停滞不前。

朋友的婆婆姓蒋,今年75岁,一只眼睛患有严重眼疾,一生务农,没有文化,大字不识几个。有趣的是,每次朋友看书时,老太太也跟着拿起儿童画报认字。学了没几天,她扬言要写本书,记录自己一生的故事。或许在我们看来,写书是一件工程浩大的事情。可老太太却从不这样认为,她经常摆弄手机,学拼音、识字,但凡有自己搞不懂的地方,便向旁人问个不停。大家都打趣她说:“蒋婆婆,你还真要写书啊?”老太太也不管别人怎么说,总是埋头忙自己的事。后来,她虽然未能出书,却识了许多字。还做了一本彩印纪念册。

有人曾说:“如果你做了,没有损失,还可能有大收获,那就下手去做!更重要的是,马上去做!”先行动起来,通常是一场稳赚不赔的“生意”。我们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机会,在岁月里辛苦的付出都会叠加起来。把事情做成,固然很好;不成,我们也会在过程中,积攒许多让自己获得成长的经验。

一位公司的创始人说过:“做一件事,它到底靠不靠谱,你坐在家里想是没用的。我们的风格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主意出来大体觉得靠谱,先行动起来。”在行动中获得信息,不断优化调整,既不耽误事情的进程,更不会阻碍自己的成长。任何事情,我们都要学会先上场,再适应,最后调整。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先行动起来,是在你与事情之间建立的最短路径。让大脑直接从‘能不能做’,聚焦在‘如何做’上。”我们遇到的所有事情,从有意向到着手做,确定目标后,减去多余的忧虑,先行动起来,才是抵达目的地的“捷径”。来源公众号有书

“见贤思齐”的下半句

我们为人做事著文,大都喜欢参照哲人名言。它们或优美或深刻,总能给人启迪。不过在引用中,笔者却发现许多人喜欢取半截。比如“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耳熟能详,它的后半句“但没有这1%的灵感,那99%的汗水也是徒劳”,流传度却没有那么广。类似的还有“见贤思齐”,为无数人津津乐道,可紧跟着的那句“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知名度就略逊一筹了。

所谓“贤人”,就是品性、素养、才华、情商等等都引人注目之人。能达此标准并得到广泛关注的,并不多。并且,越趋于完美或优秀的贤人,品行往往都有相似之处,思“齐”时的要求也差不离。“不贤”之人,则不同。他们的品行特质各有缺陷,相对来说,能给人以警醒之处更多。

见贤思齐,或许有一定压力,但一般不会有什么阻力。不过,想做到“见不贤而内自省”就没那么容易了。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许自恋,光是发现自己的错误、“向自己开刀”就需要一定的智慧,对自己没有的毛病过筛子、提前预警,更需要非同一般的素质。现实中也不乏这样的情况,见了“不贤”之人,尤其是那些明显不如自己的,内心里先冒出来的很可能是优越感,而非自省之念。

“见不贤而内自省”,得有勇气。缺点、不足都不光鲜,没有谁会为它们骄傲,能藏起来不被人发现最好。能够坦然将其摆出来,起码说明一点:有改正的诚意。“贤”与“不贤”不是固定不变的,“贤”可以因不自省变得“不贤”,“不贤”可以由于不断的自省和精进抵达“贤”的境界。来源公众号京报网

诚信

驴子与狐狸本是亲密好友,他们商量着一起去打猎。谁知途中遇到了老虎,狐狸见大事不妙,立即跑到老虎面前,许诺把驴子献给它,只求让自己免于危险。老虎答应了。于是狐狸便引诱自己的朋友掉进了一个陷阱里,此时,老虎见驴子已经是囊中之物,扭头便把狐狸抓住吃了,然后再去吃驴子。由此可见,算计朋友,其实是在摧毁自己的后路;伤害朋友,就等于是在刁难自己。与其为一时之利而苦思心计,不如凭一颗真诚之心处世,与人为善,认真做事,为自己累积一个良好的口碑。一个人,只有守住诚信的底线,才能守住做人的根本,也才能堂堂正正地立于天地之间。来源公众号励志语录

为啥要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

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时光。听过这样一句话:“一根稻草,扔在街上,就是垃圾;跟白菜捆在一起,那它就值白菜的价;而如果把它跟大闸蟹绑在一起,那它就是大闸蟹的价格。”物品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人呢?一个人能走多远,就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就看他有谁相伴。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积极向上,开朗乐观;有的人萎靡不振,颓废苦闷;有的人淡泊如水,清冷疏离;还有的人口蜜腹剑,两面三刀。这些人就像我们生命中的一面镜子,他们折射过来的光倒映出我们的模样,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见识、层次,更影响着我们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负能量就像是一种慢性病毒,潜移默化间,会逐步把人同化。久而久之,自己也变成了看什么事情都不顺眼,只知道抱怨不休的“祥林嫂”。前段时间,我拉黑了一位好友。有一阵子,她过得不是很如意,经常约我出来谈心,要么就是抱怨工作压力大,同事不好相处,要么就是哭诉丈夫不关心她……刚开始,我还会耐心倾听、劝导,可是日子久了,次数多了,我发现,只要一看到她,我自己的情绪就会迅速低落,整个人变得烦躁不安,感觉全世界都充满了恶意。不得已,我只能慢慢疏远了这位朋友。

看过一段话:“面对周遭那些容易带给别人负能量的人,如果你不是一个心理医生,不能有强大的心智去消化别人的负能量,那么默默远离和屏蔽,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人生不长,风雨很多,远离总是负面情绪满满的人,多和积极乐观的人在一起,生活才会多一份向上生长的动力。离开负面磁场,就会发现,原来生活还可以再次云淡风轻,重新出发。

孔子曾言: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会每日躬身自省,树立榜样,奋力追赶;会不断提升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会发现世界如此美好,人间充满真爱。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来源公众号新华社

放低自己

有位大学教授写了一书稿,投给某出版社,见数月没有回音,便写信去催。内容只一句话:“某日寄去某稿,不知下文如何。”但下面的落款却有20多个头衔,占了大半页纸。编辑看了,先用大半页纸抄了这20多个头衔。但正文里同样也只有一句话:“水平不够,恕不能用。”想来这编辑回信时,内心一定很厌恶与轻蔑。编辑看的是来稿质量,而不是名气,可他偏偏把头衔身份列了一大串。张扬源于浅薄,谦逊基于厚度。有人曾问苏格拉底:“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到底是多少?”他说:“三尺。”那人觉得不可能:“人都有四五尺高呀。”苏格拉底笑着说:“所以,身高三尺以上的人要能够长久立足于天地之间,就要学会低头啊!”所谓地低成海,人低成王。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水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孚众成王。放低自己,世间的力量才会向你汇聚。来源公众号洞见

你的心态,决定你的状态

前些天和朋友聚会,许久未见的李姐也露面了,只是看上去很憔悴,像一下子老了好几岁。李姐一直都是个容易忧愁的人。刚结婚的时候她和老公租房住,虽然清贫些,但她老公很努力很上进,李姐却一直担心没有房子没有车子,万一有了孩子怎么办。和我们谈起来,也总是长吁短叹。后来他们家日子越来越好,车子有了,房子也有了,李姐又开始担心生意场上那么多尔虞我诈,担心她老公为人老实要怎么应对。她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不安中,总是看到事情糟糕的一面,整天把烦心事念念叨叨挂在嘴上。这些负能量一点一点带走了她的福气和快乐。

一位朋友曾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她带着孩子去商场逛街,回到家却发现刚买的价值不菲的金项链找不到了。也许是被遗漏在商场的某个地方了,也许是掉在了马路上。她又急急忙忙带着孩子回去找,但已经是晚上十点,商场也关门了,马路上也找了,都没有。孩子以为她一定会生气发怒,小心翼翼地站在一旁,但她却只是带着孩子回了家,哼着歌让孩子喝了牛奶,自己去洗漱敷面膜。第二天,孩子嘻嘻笑着问她:“妈妈,你不生气吗?我昨天都不敢说话了,就怕挨骂。”朋友说:“怎么不生气,你也要记得,遇到事情,暴躁和愤怒不会有任何正面效果,冷静和淡定才会让一切变好。”刚送孩子去了学校,朋友就接到商场打来的电话,原来,项链是被忘在了他们吃饭的地方。东西失而复得,朋友也因此更加明白了好心态的重要性。

人生就像一场旅程,有晴天就会有阴天。好的是幸运,坏的又何尝不是一种安排。每个人都可能会经历低谷,但走过低谷就会有高峰。来源公众号小茶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