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2021年“安全用药月”专栏(九):冬季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发布时间:2021-11-22 18:21:12

微信图片_20211122180607

张志华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河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冬季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各种病原体会乘虚而入,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可能发生流行,老人与儿童最容易受到影响。那么,冬季应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呢?

什么是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相关的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通过呼吸道进行病毒传播、感染而导致呼吸道传染疾病的形成。

在呼吸道传染病中,较为常见的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肺结核、麻疹、风疹以及水痘等。

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比如水痘,在一定的区域内流行,具有非常高的传染性,会随着人们的流动速度进行传播。传播过程呈周期性,弱势人群因免疫系统还不完善,抵抗力较低,很容易感染病原体,故发病率较高。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方式

飞沫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

直接传播:主要是由于患者与正常人群进行密切接触等造成疾病传播。

间接传播:指不同人群使用公共物品等造成传染。

常见呼吸系统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我国即将进入冬季流感流行季节。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流感的临床表现:流感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

如出现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神志改变;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等情况时,需要住院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腮腺炎在冬春季发病较多,主要在儿童和青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可引起感染。

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表现:潜伏期4-21天,病毒侵入上呼吸道黏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患者受感染后,可有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局部疼痛,开口和嘴嚼时疼痛明显,食用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舌下腺和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2天,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

流行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冬春季节好发,15岁以下儿童易感,2岁左右的婴儿患病率较高。传染源为带菌者和病人。

流脑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时间为1周。发病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暴发型、轻型和慢型、败血症型。暴发型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常在24小时内出现严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预防?

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麻疹的关键,故对易感人群实施计划免疫十分重要。

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减少公共场所出入。开窗换气能排出室内污浊的空气,让更多的光线和氧气进入室内,以抑制病菌、病毒的繁殖和滋生。每日应定时开窗换气,每次开窗通风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或者使用空气清新机,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让室内空气处于新鲜状态。开窗换气时间最好是中午或者午后,此时室外阳光和空气质量比较好。开窗通风时要预防烟尘刺激和污染。室内温度维持在16℃-20℃为宜,尽量不在室内养狗、猫等宠物。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口密集、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佩戴口罩。

煅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锻炼项目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年龄进行选择,运动量以感觉不到气喘、劳累为宜,体弱人群和老年人群,在降温天气、大风天气、下雪天、雾天等都不宜到户外进行锻炼,可在室内适当进行锻炼。

注意个人卫生。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多饮水。多喝水可以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补充营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不吸烟,少饮酒,注意保暖。

预防接种。流行季节前可进行预防接种,如流感、麻疹、流脑等疫苗预防相应的呼吸道传染病。

关键要做到“四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微信图片_20211122180706

点击“国+社区网”查看更多精彩内容